![]() ![]() |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新阶段 "龙江绿"更需蓄势发力 |
作者:张桂英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2 9:34: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在广州,不止一人向记者透露,南方企业买我们的农产品回去换上自己的品牌包装就卖高价——大米、木耳、甚至我省近年来新崛起的蓝莓产品,都在“包装”之列。 “他们连自己的库房都没有,就在货场把我们的大米以每公斤4.06元的价格买下来,现场装进自己的包装袋中,然后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往外批,这么一过手,一斤干挣七八角钱!可我们,从黑龙江到广东,这么老远地把米运过来,一斤就挣几分钱!我们简直成了人家的搬运工了!”双鸭山市九宏米业的负责人孙汉武至今还气愤不已。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做了一个决定,在广州成立办事处,自己做市场。 优质兑优价 “龙江绿”发力处在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和孙汉武有同样共识。在广州新源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经营10多年黑龙江地产食品的马永平,近两年开始涉足绿色食品市场,虽然现在经销的产品只有大米、杂粮等几种,而且经常被压货款,但他依然坚持。老马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未来市场的广大了。他说,“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老百姓对绿色食品不 1508(李艺阳) 08:43:34 认,主要还是不了解,对它的质量还有疑惑,将来随着宣传,肯定都要买绿色安全的食品。” 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在每年国家举办的农交会、绿博会等有机绿色食品最高规格的展会上,我省参展企业的格局已悄然变化——过去以生产加工型企业为主,从事营销的企业很少,如今,专门打品牌、做营销的企业越来越多。首次亮相广州绿博会的黑龙江红日升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董事长谭巍告诉记者,公司从2004年开始做上海市场。多年的市场拼杀,让他感受颇多,“走出去会发现外面的市场很大,很需要我们的好东西,但我们的企业,真正走出去的太少了,做市场的功夫太不够了。” 大兴安岭超越蓝莓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3月份公司在广州设立办事处成立了销售公司,刚开始月销售额只有1万元,但从第二个月就开始快速增长,目前仅广州市场月销售额就突破30万元。“对我们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销售收入,而是对市场和未来的信心。实践中我们也有深深的忧虑,就是我省的绿色食品非常好,但我们很多企业却没有打好销售这张牌,缺乏统一的宣传与规范,各自为战,争相压价,甚至诋毁对手,根本没有树立起‘龙江绿’的权威和整体形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