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缺乏既保护臭氧又不伤害气候的替代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5 13:47: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含氢氯氟烃生产国、使用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使用量也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全球淘汰含氢氯氟烃时间表整体提前了10年,加速淘汰含氢氯氟烃行业迫在眉睫――

  加速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行业计划实施启动大会12月20日在上海结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上说,全球淘汰含氢氯氟烃时间表整体提前了10年,淘汰含氢氯氟烃不仅对保护臭氧层意义重大,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将产生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既臭氧友好、又气候友好的替代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实现商业化,淘汰计划面临替代技术匮乏的巨大挑战。

  含氢氯氟烃是目前仍在普遍使用的“最后一组”消耗臭氧层物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含氢氯氟烃生产国、使用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使用量也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

  张力军说,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决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含氢氯氟烃的淘汰时间表整体提前了10年。对我国来说,在2013年将含氢氯氟烃生产和消费分别冻结到2009―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削减冻结水平的10%,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维修用途外将实现全面淘汰。也就是说,到2015年前,我国仅消费行业就需淘汰含氢氯氟烃4.5万吨,到2030年需淘汰约30万吨,生产行业的淘汰量更大,“保护臭氧层履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三年来,我国含氢氯氟烃生产和消费的平均增速仍高达11%,实现2015年削减10%的目标,必须在短短四年时间内,消化掉巨大的新增量,还要完成总量净削减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但“如果不尽快加以遏制,极有可能导致臭氧层保护工作前功尽弃。”张力军说。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报告显示,2010―2050年全球全面淘汰含氢氯氟烃,可减排温室气体高达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今年是含氢氯氟烃加速淘汰计划的启动之年,先进、经济、可行的替代技术是淘汰和履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既臭氧友好、又气候友好的替代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实现商业化;替代改造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和维修等多个环节,需解决有关安全的问题,技术推广和应用也存在很多困难。”张力军强调。

  据悉,我国含氢氯氟烃淘汰涉及化工生产、泡沫、工商制冷、家用空调、制冷维修、清洗等多个行业,牵涉上万家制造企业,几十万从业人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