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现状
印证文化产业发展强大生命力
文化产业是净月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一点已得到印证。
2010年8月,长春市委常委会做出关于建设长春净月文化产业发展区的决定,为净月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净月开发区也在文化企业入区、高端文化人才引进、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对拟建设的文化主题产业园区,在土地、税收、配套费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自2005年始,经过6年的蓬勃发展,净月开发区依托良好的区位空间、产业特色和人文环境,已初步形成产业功能齐全、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科教、会展、影视、创意、文化产品制造、信息技术、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建成了一批高品质文化活动场馆:如以自然科学普及教育为主的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吉林省第一家民营汽车博物馆富奥汽车博物馆;国内一流、设施最先进的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
设立了“六大基地”:发挥资源优势,设立伪满皇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滑雪队训练基地、全国自驾游基地、青少年轮滑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青少年科普基地。并充分利用基地的设施,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群众和市民广泛参与。高端文化设施的集聚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文化展会活动人气高涨。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蜚声国内外,瓦萨落户中国,落位长春十年,已成为长春市走向世界的桥梁和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影响力与日俱增;长春农博会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农业盛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与交流、产品推广与交易的重要平台;瓦萨国际森林徒步节、毕克自行车赛、瓦萨定向赛、全国城市半程马拉松赛、净月潭森林音乐会等特色鲜明的大众文化体育活动,也逐渐深入人心,备受关注;这些展会、比赛、交流活动已成为长春净月最具代表性和广泛参与度的文化标志。
城市文化元素日益丰富。在净月,15所高校、8个科研院所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是城市创新的摇篮和文化繁荣的符号。中海、万科、中信、和黄、华业、复地等知名地产企业加盟净月,建设了一批高品位、高格调、极富异域风情的高端社区,不仅集聚了大批高学历人才,提升了人群文化素质,也体现出净月与众不同的多元化文化构成和城市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发展烘托了氛围。净月潭公园、大顶山观景公园、筹建中的新立城湿地雕塑公园、新湖大地景观公园,都将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使净月的城市形象更具文化气息。
八大园区
折射文化产业新实施重点
经过近年的规划和建设,净月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已趋于成熟,重点园区及重点项目已呈现聚集发展的态势。下一步,要在巩固发展原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空间布局方面重点实施“西开发、东保护、北提升、南拓展”。
同时,着眼长春市“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条件,净月区还将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净月大学文化园、净月影视文化产业园、净月动漫与传媒产业园、净月生态旅游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东北亚总部商务文化园、高科技信息软件产业园、净月锦绣新湖大地景观园八大文化产业园区。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一个新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净月开发区将以此为契机,立足优势条件,高端站位,高端谋划,把净月区打造成为长春市文化产业集中发展区,全国文化产业先导发展区。
2012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即将涌现。相信,有“文化兴区”的发展理念,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行之有效的举措,长春净月开发区的文化产业必将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从深层次展现其生态净月、文化净月、国际净月的独特魅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