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设绿色都市,南京精彩开篇
作者:刘远 刘蒙丹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6 8:49: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当资源瓶颈、环境瓶颈扼住发展时,南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换个脚步前进”

  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的话说:“以资源环境换取增长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理论上不能走、政策上不给走、实践中走不通。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探索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年的探索实践,南京正奋力书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市委明确了绿色都市的建设目标,建立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为基,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关停了173家“三高两低”企业……

  决心之铁、标准之高、措施之严、成效之实,前所未有。

  “铁心”转变路径:以“三个最”推动环保优先,为发展植入更多绿色GDP

  年初,国家民调中心调查显示:我市公众环境满意率仅为59.68%;上半年,我市环境投诉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上述两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获得眼前的利益,不能让后人付出沉重代价。”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杨卫泽调研全市环保工作时指出,要从党委最高决策层开始,转变发展观念和思路。“牢固树立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前提、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走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资源环境约束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

  “从党委最高决策层开始转变”人们从中听出的是市委此番以生态环境倒逼转型的决心。

  在这次调研中,杨卫泽对环保工作提出了“三个最”的要求,即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最严厉的环境执法措施,推动环保优先和环境优化发展,让南京碧水蓝天与绿树青山辉映。

  决策落实离不开机制的保障。9月26日,市长季建业调研全市环保工作时强调,必须建立完善环境决策管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的环境立法机制、执法管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环保投入机制、环境应急处置机制和考核倒逼机制……

  10月16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市委提出,坚持生态为基方针,通过2—3年奋斗,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5年奋斗,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环境保护,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今后5年,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认识发展的“率先”与保护的“优先”?杨卫泽形象地说:“就是通过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存量调绿、增量添绿,为发展植入更多的绿色GDP,挤出污染GDP。”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