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研究显示近八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
作者:吴晶晶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3 0:42: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 吴晶晶)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八成湿地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亟待引起重视。

    据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姚闽、牛振国等介绍,到2011年我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14个,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91个,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海洋功能特别保护区、湿地多用途管制区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郑姚闽、牛振国等利用积累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技术,完成了多时间序列的全国湿地遥感制图,形成国家级湿地数据库,并对我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量8152.47平方公里,其中沼泽湿地减少最多,湖泊湿地减少次之。尽管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大幅减少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79%面积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保护效果优良的面积占15%,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湿地区。在91个保护区中,52个是自然原始的,但有部分保护区面临过高的生态安全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根据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评估结果,研究者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2个保护成效较差或橙色、红色预警的保护区列入了需要优先关注的湿地排行榜,建议加大力度,尽快提高保护成效。

    这项研究还对保障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生态安全提出了建议,包括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遥感动态监测、加强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等。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通报》杂志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