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亚大陆遭受严寒凌虐 地球气候警钟再次敲响 |
作者:李智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9 6:16: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网2月8日讯 进入2012年,寒流席卷了欧亚大陆,交通、饮食、电力等民生民用皆受到巨大影响。300多人在这次寒流中丢失了性命。 在亚洲,日本消防厅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说,入冬以来,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暴风雪袭击,人员伤亡事件频发,到7日为止,因雪灾遇难的人数已经上升到74人。在中东欧国家,波兰和塞尔维亚宣布进入红色警戒的状态;乌克兰已有近两千人住院治疗;未来几天俄罗斯西北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将降到零下50度以下。气象专家甚至指出北半球严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预测,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或已来临。 严寒促使欧亚大陆的很多人们足不出户,守在家里以获取温暖。闻名全球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竟然成了“冰城”,罗马30年来首次降雪,古斗兽场暂时关闭,比利时著名的撒尿小男孩雕塑“冻僵停尿”,这些听上去颇具幽默感的新闻,背后是人们苦不堪言地备受折磨。 在严寒的侵袭下,每个家庭都意识到了囤积粮食与水的重要性,许多商店出现了“超越圣诞季”的抢购潮。有巿民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称,在超巿无法买到食物,“人们像在1943年那样囤积面包”。 各国的公共设施受到了挑战,人们抱怨在严寒下它们显得脆弱不堪。事实上,欧亚各国的政府并未忽视这一场灾难。塞尔维亚教育部长建议所有中小学暂时停课,大学的考试改期进行。莫斯科环卫部门昼夜不停地除雪,仅2日一天他们就出动了1.2万辆各种清雪设备,一昼夜共向外运出积雪45万立方米。法国政府宣布将为困难家庭提供电力和煤气补贴。 除了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欧洲的旅游业也遭受了创伤。交通工具在大雪中难以幸免,不得不在家停业,欧洲最繁忙的机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5日取消了大约400趟航班。欧洲游显然不是旅游者目前的好选择。 由于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欧亚寒流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探索思考,“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词语频频使用。然而,科学家们提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日本气象厅认为,这既有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也有拉尼娜现象的干扰。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之处,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减少,也间接导致了严寒。 欧洲科学家们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北冰洋海冰的融解消退是造成这一反常天气的主要原因。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对英国《独立报》说,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 然而,另一观点也在同时被提出,欧洲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多个冬天,却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因此,有专家认为,此番欧亚大陆的严寒并不能说明“全球变暖”已经发生改变。 科学家们关于欧亚严寒天气的探讨还在继续,气候变化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去年12月刚刚结束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近200个国家,数场双边和多边对话,达成的“德班一揽子决定”尚未开始起效,地球便再次给利欲熏心的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国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显然,环境污染与保护地球的问题不能从实际出发,再落实到实际,“青山”便难以保留,更难谈有“柴”了。(记者李智 综合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