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节能降耗:老命题新使命 |
作者:伍江川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4 16:37:3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记者伍江川*2005年的数据显示,我省人均耕地不足全国的一半,人均占有矿产资源只有全国的60%,废水排放量却超过环境容量的60%,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
*“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22项主要指标中,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的降低比例被列为6项约束性指标之一。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换算成标准煤,必须从2005年的1.7吨降低到2010年的1.36吨,总体降幅20%,年均递减4.4%。 人均GDP刚刚跨过1000美元大关的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已深深融入我省“十一五”规划:强化资源节约,水、土地、矿产、能源四大领域重点确定。环境保护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城市噪声污染被列为4个加强防治的目标。 目前,工业耗能占我省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针对“十一五”降耗20%的硬指标,省经委主任彭渝称,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我省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二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器具和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行业和企业用能水平。省经委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节能重点工程。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雨顺透露,我省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评价指标、技术创新和激励约束5大体系。建立6个循环经济试点市、80个生态示范县、50个生态工业园区、50个农业生态园区,围绕沱江、岷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区域重点培育200家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率低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抓落实是关键。省政府一位负责人透露,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基本确定6项具体措施: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重要前提,加快制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的专项规划;把促进科技进步作为关键环节,大力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推进水、电、气、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把加大投入作为重要支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相关发展,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把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根本保障;把试点示范作为有效途径。 点击新名词 循环经济:又称“点绿成金”的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尤其是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据调查,目前全国各部门各单位每年可利用的废弃物价值相加超过500亿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