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可燃冰开采序幕徐徐拉开 是最佳替代能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5 21:19: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人们都说海洋深处是个大宝库,但是,迄今为止,海底有多少种和多大储量矿藏资源仍有待认知,仍是未经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早在1965年,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的麦索亚哈甲烷水合物储层中,采用降压、注化学药剂等方法实现了该矿藏的试开发,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试开发甲烷水合物的国家。1999年日本在近海试采成功。2011年,日本研发出可在海底沙地和岩礁等地形自如行走的无人探测机和探测海底地形的高性能声响技术。2012年2月15日,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进行试开采,为2013年正式开采做准备,届时将进行实际开采,并观测可燃冰开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如果开采成功,日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海底开发可燃冰的国家。2006年,加拿大成功利用“减压法”在陆域开采可燃冰,如果能将“减压法”运用到海底开发并取得成功,那么加拿大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减压法”在海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主要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竞争。美国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在2001年出版的《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中预言:“21世纪地缘政治的基本轮廓是,各国将对石油、木材、矿石和水这类战略物质资源,展开大规模的竞争。”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2011年5月31日发表美国能源自由中心执行主任亚历山德拉·里迪·伯恩的一篇题为《美国的能源自由:经济复苏的基础》的文章介绍,自1973年以来,美国总统在25篇国情咨文中都就美国人日益依赖外国能源问题的危害和陷阱提出警告。近40年来,美国开发能源特别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取得重大成果。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已达到81%,为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2010年美国消费石油八亿吨,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8600万吨,对中东石油依存度为11%。美国在开发页岩气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正在大力开发可燃冰资源。从2000年起,政府与大学和私营企业合作,对可燃冰进行勘探和实地研究,目标是在2016年进行商业性开采。

  中国从1999年起加强对可燃冰资源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第一,证实了我国南海存在可燃冰资源,发现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资源有利开发区,评价了该区域可燃冰资源潜力,并确定了东沙、神狐两个可燃冰重点目标;第二,陆域勘察可燃冰资源取得重大进展,证实了在我国广阔冻土区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第三,有了较强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以及技术准备,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预计,我国有望在10—15年后进行陆域可燃冰资源的商业开发利用。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争取在南海实现可燃冰资源的试开采。

  据统计,2010年中国消费能源超过20亿吨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世界分别为29%、33%和24%,美国分别为32%、29%和24%,中国分别为70%、18%和4%,其中,国内开采石油2.03亿吨,进口2.39亿吨,进口石油依存度达54%,其中近75%来自西亚和非洲。我国海底和陆域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和可燃冰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我国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可燃冰资源:引发众多国家关注

  2011年7月,“第七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与会;“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将于2014年在北京举行……这么多国家和这么多代表与会,对可燃冰这种新能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充分表明,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准备参与开发全球蕴藏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期待替代能源

  自1930年全球主导能源从煤炭转向石油以来,石油消费急剧增加。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10年全球消费能源120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33.6%和23.8%。据埃克森美孚公司总裁杜勒森预测,到2030年全球各种能源日需求量将达到3.35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35%和25%。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分别为2013亿吨和188万亿立方米。常规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矿藏资源,越采越少。有专家估计,目前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大致还可以用40年,天然气资源还可以用70年,煤炭资源还可以用190年。储量丰富的“可燃冰”将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

  “可燃冰”大多分布在深海海底和陆地冻土区域深处。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达4000万平方公里,总储量是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储量的50倍。有专家估计,仅全球海底“可燃冰”资源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还有资料估计,“可燃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全球约占27%的陆域是形成“可燃冰”的潜在地区。在全球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地区,有利于形成“可燃冰”的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总面积的30%。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2年1月15日刊登乔纳森·利克一篇题为《争夺“冻在海底”的神奇气体的竞赛开始》的文章介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该将甲烷水合物归类为一种重要的燃料源,因为埋在海底的甲烷水合物提供的动力足够世界使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勘探非常规碳氢化合物的经理埃斯彭·安德森说:“甲烷水合物有巨大的能含量,有可能超过其他所有已知化石燃料的能含量总和。”可燃冰的热量很高,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可燃冰储量令人惊讶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仅美国加州沿海地区就拥有甲烷水合物约37万亿立方米。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0年5月23日发表题为《追踪甲烷可估算墨西哥湾浮油的规模》一文中援引英国石油公司负责人的话说,泄漏的原油约有40%是由甲烷构成的。甲烷在从海底深处的油井往上升的过程中会溶解于水,美国的许多科研船只已经拥有了相应设备,可以估算出这些往上升的甲烷的储量。法新社2010年3月4日发表的一项报告介绍,从2003年到2008年,由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科学家纳塔利娅·沙霍娃和利伊戈尔·谢米列托夫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探查了西伯利亚东部北极地带大陆架,其面积覆盖北冰洋海底200万平方公里。他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北冰洋不稳定永久冻土层中的甲烷气体向大气层外泄的速度比科学家们以前认为的要快。研究报告称,“这一发现揭示,海底永久冻土层而并非陆域是被忽视的甲烷气体巨大来源,甲烷气体的大范围排放可能将大大加剧全球变暖。”这些事实都显示,在墨西哥湾和北极地区海底都蕴藏着大量“可燃冰”资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