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探索城乡统筹环保新思路
作者:水华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13 9:36: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昔日滩地今朝绿色满园。


  核心提示


  2012年2月21日,《东陵区(浑南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了环境保护部专家的全面论证,这是东北三省第一个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规划》立足于东陵区(浑南新区)生态区建设成效,依据国家有关要求,提出了东陵区(浑南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和阶段目标,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等五大建设体系,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国环境报记者 水华


  2005年,沈阳市东陵区委、区政府秉承“生态立区、生态强区”的执政理念,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国家生态区的目标。经过5年建设,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区。2010年2月,沈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加快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将东陵区、浑南新区和航高基地“三区”合并为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2011年4月,东陵区(浑南新区)全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并且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同年11月,东陵区(浑南新区)被环境保护部批准为全国第三批(东北地区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东陵区(浑南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其战略定位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城区,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城乡环境统筹建设的示范城区,为探索环境保护在城乡统筹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思路。


  打造——
  多功能生态农业体系
  低碳集约工业体系

    高效绿色服务业体系


  根据《规划》要求,2012年浑南新区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系列示范工程。通过无公害、绿色及有机果品、蔬菜栽培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打造多功能生态农业体系。


  建设无公害、绿色及有机果品、蔬菜栽培示范基地,选取基础条件好的村或农业基地作为无公害、绿色及有机果品、蔬菜栽培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辐射和带动全区绿色、有机果品、蔬菜栽培农业持续发展。


  建设低碳农业示范区,实施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工程、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李相无害化处理工程、南岭村秸秆加工示范工程等。
  开发观光及休闲农业,结合农业示范园、景观林带、郊野公园和农家乐等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形成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


  推广绿色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打造低碳集约工业体系。


  实施化工、制药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至2015年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审核比例应不低于100%。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产出、高效益”的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项目。


  建设新能源产业,重点建设以辽宁高科、GE能源、东电茂霖、中科天道等风力发电项目、太阳能热水器示范项目、大方LED绿色照明为主的产业园区项目。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区,形成一批特色突出、技术先进、产业配套、效益优良、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广低碳发展模式,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重点建设软件及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半导体装备产业园、数字医疗设备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国际软件园等九大产业园区。


  开展补链招商,着力引进新区内各园区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促进区内固废循环利用。建立生态工业俱乐部,定期举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论坛,全面倡导、普及生态工业理念,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建立企业联谊会,提供和增加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等。


  建设园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起以园区管委会为中心,面向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公众的园区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园区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推进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1认证、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东陵区(浑南新区)环评和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各园区环评工作,对入园企业的准入资格严格审查,按照国家规定配齐监测仪器和人员。加强环境科研能力建设,以技术合作、人员引进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生态工业、环保技术、静脉产业的科研能力。建立环保监督员制度。


  建设一批信息基础设施项目、金融服务网络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等,打造高效绿色服务业体系。


  打造金融服务网络,发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增加金融业务品种,积极开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优化信贷结构。


  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充分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一批特色突出、技术先进、产业配套、效益优良、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广低碳发展模式,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在新北区创建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誉风电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方圆生物技术研发平台、LED质检中心等。


  整治——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农村面源污染


  建设生态廊道,实施沿路绿化、南堤路绿化、堤坝整治等干路绿化景观工程。优化河道景观工程,完成全区8条河道综合整治,景观河、河道清淤、绿化、筑堤、护岸7.5公里,建设生态水系。


  综合整治水环境。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生态防护林或隔离带或进行植被恢复,采取选择地带性水生植物种植、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水通道恢复、生态护坡、不必要堤岸拆除等措施。


  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新建、改造项目,新建污水处理项目两个、扩建项目5个,大力增设农村污水处理,根据区域特点将集中式与分散式结合建设。推进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加快中水管网建设,新建两座中水回用厂。


  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新建电力企业建设脱硫工程,非电力企业建设脱硝工程,改革现有工业企业中的落后设备。针对化工、电力行业,有效治理异味污染问题,每年完成5个以上重点废气治理项目。借助农村沼气利用成功经验,将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扩大到覆盖半数以上的农村地区。实施清洁交通能源工程,建成两座天然气加气站、3座汽车充电站。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在全区农用地上推广新型农药,增加测土配方农田面积,加大对农药化肥减施农户的补贴力度。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设施建设,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


  实施城乡居住家园优化工程。建设城市生态绿廊,完善城市带状绿地,主要包括沿交通干道绿化隔离带,沿河流生态绿化湿地,形成有机联系的物流、能流网络,强化新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改善城市社区环境,交通道路改造;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设施增容增量;提高社区绿地覆盖度;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


  为建设宜居城市,按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1~1.5km的原则,建设包括沈抚新城、高科技园区、浑南新城和大学科技城的综合性公园。推广生态建筑项目,增加新建建筑政府补助,提供政策优惠制度;现有建筑逐区逐片改造,建设住宅配套设施。


  建设环保村落,建设农田灌溉节水网络,生活垃圾处理站,沼气池、生物池等清洁能源设施,污水净化湿地或生态净化装置。


  实施绿色生活行为工程。优化城市公交系统,针对公交客流量大的核心区,加大公交网络覆盖密度,设公交专用车道;在电车和城铁之间的建设自行车交通换乘系统,即B+R系统(BikeandRide),把客流吸引到有轨电车和城铁上。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引导公众购买环保新型车,予以奖励或补贴。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空调公交车逐步取代传统车辆,实现减污降噪。推广节能节水器具,政府加大推广力度,对使用节能节水器具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贴,部门内部严格执行绿色采购,公共场所全面使用环保产品。


  建设——
  生态文明宣教基地
  绿色政府

    环境友好企业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利用板报、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宣传活动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


  开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全民培训;针对政府机关、企业、在校学生、民间组织编写生态文明学习教材。实施民间组织培育工程,支持新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开展本行业内部的生态文明培训。加大生态创建财政支持力度,进行补贴、奖励、减免税收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建设生态文明宣教基地,依托生态公园、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立专业化宣传教育队伍,完善宣教设施设备。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发扬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化的理念。


  建设绿色政府,制定《东陵区(浑南新区)》绿色政府创建实施办法》,从政府采购、绿色办公、绿色会议、管理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制定具有东陵区(浑南新区)特色的实施、统计和考核办法。


  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建立新区企业环保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企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环保信用平台,包括企业信用评估、信用预警和政府及银行决策。制定《东陵区(浑南新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从环境权利,参与环保的形式、途径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制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具体方案。


  实施生态安全重点工程区建设,主要对流域水源地、山地河流源头区进行治理保护。实施河湖水环境整治、湖岸生态修复工程,工程主要涉及浑河沿岸、沈抚灌渠下游区和其他河流沿线分布的湖泊的湿地维护和水环境整治。推进浑南南岸景观堤坝建设。


  通过拦蓄水建筑物、桥涵、引水河道、景观绿化带、河堤路建设与污水水质治理等工程,建设沈抚灌渠城市水系景观。建设森林保护与防护林体系,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农田集中分布的区域,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主要道路两侧建设相对连续的自然景观带,主要道路两侧森林覆盖率达到25%。


  在浑河等主要河流岸线建设相对连续的林、草、水、湿地一体的自然景观带,形成乔灌草层次更叠,绿色廊道与成片绿地互补,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相融的河岸生态防护网络。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在监理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购置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妥善解决东陵区(浑南新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东陵区(浑南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旨就是建设一个东北地区生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沈阳市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环境保护的排头兵。


  以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宗旨,东陵区(浑南新区)将通过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建设,以“创新浑南、生态浑南、智能浑南、和谐浑南”为理念,建成新能源生态城区、绿色低碳城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宜居城区。


  《规划》解读


  关键词1:生态经济
  构建三大经济区,形成三大产业带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秉承科技领先、生态和谐发展理念,东陵区(浑南新区)提出的建设“实力东陵、活力东陵、生态东陵、魅力东陵”,构建三大经济区,形成三大产业带:三环以内地区,构建城市商贸服务区,形成银色产业带;三环外沿地区,构建新兴产业区,形成金色产业带;在东南山区构建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区,形成绿色产业带。


  生态工业。以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力,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推动工业集聚和错位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集约、节约、循环型生态文明工业体系。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都市型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之路,建设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组织化、信息化。


  生态服务业。利用全运会举办、浑南新城和沈抚新城建设等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构建高效绿色服务业体系,提高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