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气象专家解读云南干旱自身特征及其气候原因
作者:冯颖 周建琴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5 3:12: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国气象报记者冯颖 通讯员周建琴报道 从2009年起,云南省连续三年遭遇大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直至2012年4月,干旱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近日,云南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黄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干旱有其自身特征及其气候原因。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一个气象灾害大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云南的气候类型丰富多彩,且影响云南的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繁。干旱、洪涝、暴雨、雪灾、冰雹、大风、低温、雷击等都是云南常见气象灾害,每年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09年以来,云南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961年以来的最少值和次少值。黄玮表示,云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曾经在1987—1989年出现过连续三年降水偏少的情况,但2009—2011年的三年累积降水距平为-530毫米,远远超过1987—1989年的三年累积降水距平-306毫米。滇中及以东地区三年降水累积偏少幅度最大,如昆明三年降水的累积距平为-846毫米,而昆明多年平均的年降水为979毫米,即过去的三年里偏少了接近一年的降水量。由于2009—2011年云南降水量累积偏少的程度为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三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缺墒严重、江河来水量减少、库塘蓄水量严重偏少,从而致使云南旱情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干旱不利影响呈累计增长,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程度历史罕见。

  据了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云南省的气候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加、范围扩大、强度增强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的11年是云南近50年来干旱强度最强的时段。

  黄玮介绍,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和近三年降水持续偏少,是造成云南三年连旱的三个主要原因。云南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冬、春季正处于干季(11月~4月),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属于季节性干旱期。近三年来持续异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较弱的冷空气活动和水汽输送、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影响时间和区域的不同步,致使云南省上空降水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均不利,造成了降水持续偏少。

  4月6~9日,云南出现一次全省性降水天气过程,云南省气象部门提前部署,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红河州和文山州等地区的降水量基本在20毫米以上,对高森林火险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丽江市、昭通市、大理州、楚雄州等重旱区,过程降水总量均在10毫米以下,少量的降水仅能增加空气湿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对旱情基本无改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