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河故道再现“芦花飞雪、千鸟翔集”
作者:魏圣曜 张晶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5 8:35: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东营市垦利县,在靠近黄河入海故道刁口河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管理站看到大片芦苇和淡水湿地。然而就在两年前,黄河的这条入海故道已经干涸34年。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科科长赵连生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工程在2010年6月正式启动,为刁口河流路两岸和河口的湿地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沿刁口河道行进途中,记者在河右岸一片芦苇中看到,河中的淡水已渗透到地头并形成多处新洼地,绿油油的嫩芦苇刚刚发出不足20厘米的芽;不远处一根电线杆上,一只东方白鹳站在杆顶警觉地环顾四周。

  “刁口河流路实施调水调沙后,天鹅、丹顶鹤、东方白鹳这类大鸟迁徙途中也在这儿停留,去年来了近百只东方白鹳。”赵连生说,刁口河区域植被逆向演替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物物种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会主席、原科研站站长吕卷章说,刁口河故道是国家确定的黄河入海备用流路,刁口河河口则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从清水沟入海后,一直到2010年的34年间,缺乏水沙供给的刁口河沿岸和河口地区湿地严重退化。

  “刁口河故道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是一片苍凉,一部分 湿地 逐渐成为了 失地 。”吕卷章告诉记者,刁口河地区年均降雨量只有500多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到1900毫米,淡水资源匮乏,加上1992年和1997年两次大风暴潮的侵袭,又损失掉了一万多亩人工种植的刺槐林……

  黄河人工改道从清水沟入海后,刁口河入海口处仅能供柽柳、翅碱蓬等少数耐盐碱植物生长;鸟类资源也开始单一起来,只有大雁、野鸭等少数几种鸟类短暂停留。

  数据显示,调水前植物种类为13种,2010年调水后增至17种,2011年增至26种,在相同样点植被均发生比较明显的正向演替。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适宜水生鸟类生存的环境初步形成,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尤其显著,2010年和2011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分别增加了11只和19只,白鹤2011年首次发现,种群14只。

  “改道34年后,刁口河的秋天又可以再现 芦花飞雪、千鸟翔集 的景象。”赵连生说,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后,沿河两岸和入海口正经历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巨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