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色"之都"绿色"交响 遵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景林飞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7 11:11:1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名城遵义,“红色”之都。 走进这个充满历史革命气息的城市,满眼的绿会让你不自觉地驻足流连。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岸边万条丝绦垂首,山间鸟鸣林幽,每一处绿意都散发出幽远的历史气息。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彰显特色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将义务植树与工程造林相结合,营造生态林与经济林发展并重,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共同推进,走出了一条适合西部山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绿色宜居梦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愿望,因此,要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平安和谐幸福的宜居城市”。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如是说。 近年来,遵义市通过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全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呈现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 “到凤凰山洗肺去。”是遵义市民常说的一句话。走进春天里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到处林木葱翠,鸟语花香,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在这里游玩、唱歌、锻炼身体。 “现在绿化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我每天下午吃完饭都会过来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好心情。”说到生活的变化,在凤凰山散步的市民向琴脸上充满了满足感。 随着该市积极发展城市森林,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城市,绿化专项经费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建成凤凰山、大板水、燕子岩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7440公顷。目前,该市中心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95%和43.92%,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县、区(市)、重点乡镇相继启动了120余个休闲绿地和环城林带建设。在农村,新农村建设已建成“四在农家”创建点9212个,覆盖全市232个乡镇、1700多个村,受益农民达528万,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2.6%。 绿色造林梦 2004年,遵义市森林覆盖率为37.8%。截至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为48.56%。 近年来,该市每年投资上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百万亩造竹、绿色通道建设、长江防护林、世行贷款造林、水土保持林等多项重点工程,各县(市、区)和重点乡镇启动了120多项重点绿化工程,有效地带动了城市森林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其中,该市天保工程管护面积1733.8万亩、公益林建设279.73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实施退耕还林451.5万亩,其中退耕造林147.5万亩。通过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林地面积年均增加30万亩,270万亩荒山全部绿化。赤水河沿岸竹廊建设300公里造竹26万亩,百万亩造竹工程完成190万亩,全市竹林面积达290万亩。完成城市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建设隔离林带建设21.3万亩。 森林资源调查显示:10年间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122.4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由37.8%增加到48.56%。 绿色致富梦 在不断推进绿色增长的过程中,遵义市始终把国土增绿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实现了兴林富民。 该市通过退耕还竹、还茶、还药、还草、还果、还桑等六种模式,强力推进了“六个一百”工程,打造了“东茶西竹南药北菜”的绿色产业格局,构建了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森林产业体系。其中,竹、茶、药、果都已初见成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