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难变经济灾难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受外来生物的入侵。近年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新疆受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性也大大增加。
据科研人员分析,除此之外,近年来,外来生物的“大举入侵”和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加速、气候变暖以及新疆大力推行的设施农业发展等都有关系。
谭敦炎说,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绿洲外围的荒漠草原及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的生态屏障,其植被的组成、分布及生长等对绿洲农业及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来植物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土壤、水分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如果不及时清除,非常容易使其它植物灭绝,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给生态平衡造成很大的破坏。
“对生态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邵华说,越是简单、脆弱的生态系统,越是经不起外来生物的入侵,而新疆生态系统脆弱、简单是人众所周知的。那么,外来入侵生物对它的影响,就不言而喻。邵华以100平方米内的生态系统为例,她说,热带地区,因为植物丰富,多一种植物或者少一种植物影响不大,但是新疆本来就植物稀少,如果外人植物的入侵,毁灭了本地土著植物,那对生态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都非常大。
然而,外来入侵生物的力量还不仅限于生态入侵。在许多地方,外来入侵生物之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且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
“有些植物的叶子,如果被牲畜吃掉,会破坏牲畜肠道黏膜,造成胃出血。如果食用过多,还会影响到动物皮毛的质地,甚至危及生命,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谭敦炎说。
1999年,塔城亚洲飞蝗的迁入性危害,造成20万亩农田秋作物绝收;2007年,在吐鲁番发生的枣实蝇,致使大面积的枣树被砍伐,鲜枣被焚烧,以及北疆大部分地区爆发的意大利苍耳,8%的覆盖率就能使农作物减产达到60%……
郭文超说,在新疆的绿洲农业中,棉花、林果等作物对农林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支柱作用。但是,据初步统计,2008年—2010年,马铃薯甲虫、美洲斑潜蝇等主要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每年发生的总面积都达1800—2300万亩,仅2010年,因苹果小吉丁、马铃薯甲虫等16种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6亿元。
应组建早期预警监测体系
新疆有15个对外开放的口岸,是中亚地区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主要通道,随着进出新疆的国内外各种动植物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使得新疆已成为国内外来入侵生物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邵华说,对新疆的入侵路径和机制、潜在危险性评估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记者在邵华的实验室里看到,在实验室一角,放着两盆生菜,其中一盆菜翠绿高大,而另外一盆菜却矮小枯黄,邵华告诉记者,在那盆枯黄的菜盆里,她曾把意大利苍耳的植株磨成粉放入其中,结果,那盆菜不但长势不好,而且根部已经烂掉。
邵华说,除了加强检疫外,对已经入侵的生物,必须从根部进行防除。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区日益重视外来生物的防疫和防治,自治区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吴卫说,新疆已在边境口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进出境检疫和检疫除害处理体系,作为第一道防线,对有效防范和阻截农林外来入侵生物随进出境植物及其相关产品、旅客携带物和邮件传入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新疆植保站传来消息,根据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布局,按照新疆重大疫情发生前沿区和风险区的分布情况,全区在61个重点县、市建立监测站,共部署有280个疫情调查点。各监测点按照自治区统一制定的监测技术规范,及时填写和上报监测数据,目前,全疆投入的人力和防治费用已有数千万元。
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林业部门每年也投入2亿元,对农林外来入侵生物进行检疫、防控,建立了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在新疆与甘肃交接的星星峡成立的公路检查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职植物检疫工作站,堵截了一批违规调运苗木、种质资源和花卉等植物。
郭文超建议,新疆应组建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体系,发展快速检测和应急防控技术,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研究和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