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甘肃陇南地震灾后建成生态文明新村 |
作者:王艳明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2 10:11: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兰州5月12日电(记者王艳明)“地震之前,姜家山很美,现在更美了。”谈起生态文明新村创建,姜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合合兴致很高,他说这是完成灾后重建后,姜家山人的又一共同发展心愿。 姜家山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的五凤山下,传说有五只凤凰栖息于这座大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四年前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中,这里同陇南的很多乡村一样,遭到了惨重的破坏。 “房子倒了,人还在。”灾后,姜家山200多户民众同心协力开始了重建,他们通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在山下统一规划的新址上建起了新村。 “新房建好了,还要有新生活。”武都区马街镇党委书记吕社平说,住房重建完成后,姜家山人又投入到了生态文明新村的创建,栽植树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家家用上了太阳灶和沼气,村中安装了路灯和垃圾箱,生活习惯改变了,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 姜家山村今年对全村200余户重建宅院进行了亮化美化,在姜家山通往五凤山的路边栽植了树木,对村里的文化大院正进行改造。 “农村能发展成这个样子,过去想都不敢想。”在姜家山村,茶余饭后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天,感慨最多的还是新村庄的变化。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与四川、陕西接壤,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汶川地震中,这里是甘肃省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为了恢复山川秀美的家园,2011年,在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重建即将完成的同时,陇南市结合重建进展,在全市发起了“新产业、新风尚、新环境、新农民、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建设绿色家园,争当文明村民”成为了灾区新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文明新村创建的先进典型,先后有两批22个村庄被陇南市政府命名为“生态文明村”,姜家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生态文明新村,不光要有绿色、文明的外表,更需要健康发展的内容。”吕社平说,地震后姜家山村发展花椒1600亩,2011年花椒产量9.5万斤,产值达280多万元,人均花椒收入达3000元,当地政府在引导村民发展生产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素质。 除发展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外,姜家山人还看到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的机会,结合生态文明新村创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五凤山海拔约2000米,夏天凉爽,近年来,到五凤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姜家山是必经之地,我们已经发展了3家"农家乐",计划在未来5年内,增加到上百家。”姜合合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