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南为滇金丝猴建“家谱” |
作者:张蕾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4 3:09:3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是堪比大熊猫的“国宝”,更是衡量滇西生物多样性的标志物种。近几年,随着保护力度逐渐加大,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目前,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正在为维西县境内600多只滇金丝猴建立信息数据库,掌握其迁徙、觅食、种族等动态变化。 滇金丝猴的数量极其稀少,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等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之中。它们群体而居,有着一张酷似人类的面孔,还有美丽的红唇,被誉为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生育率很低,大约每三年才生育一次。目前,全部野外种群数量仅为2300多只。成立于1983年的迪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现有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纵跨迪庆的德钦县和维西县。其中,维西辖区内分布着滇金丝猴4个种群,占保护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50%。 滇金丝猴生活地区的主要植被是以云杉、冷杉树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在食物十分匮乏的冬季,云、冷杉树上附生的松萝便成了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如果树上的松萝太多,会过多吸收树木营养而导致森林不健康,滇金丝猴恰好充当了"清道夫"的角色。所以滇金丝猴松萝云、冷杉森林形成了相辅相成的特殊关系。”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局长钟泰介绍,正因为如此,滇金丝猴成为维持寒温性森林健康的“卫士”,是衡量寒温性森林内生物多样性的标志性物种。 保护区内救护站的工作人员杨荣每天的工作就是走遍保护区内的大山,用望远镜观察猴群的生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没有太大问题的,就让其自然恢复,如果情况严重,他会跟踪它们,有时一走就是几个山头,直到确定问题所在。 1985年出生的杨荣毕业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校保护区建设管理专业,他们班目前只有他一人在保护区工作。虽然山上的日子清苦、寂寞,但是与这些“精灵”做伴,杨荣内心充实、满足,“我现在没有孩子,就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李延鹏在保护区已经待了两个年头,一年里大约10个月时间蹲守在保护区研究滇金丝猴的疾病与健康,今年年底课题即将结束。他说:“看到它们健康生活,我才最开心,我会把这两年滇金丝猴疾病与健康监控和防治的研究方案留在保护区,让管理人员更好地看护它们。” 为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白马保护区正在着手建立滇金丝猴的“家谱”,记录滇金丝猴出生、配偶、生育、迁徙、死亡等多种信息。目前,信息数据库已初步搭建完成,正在加紧对滇金丝猴进行单体鉴别工作。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工作加大,维西境内的滇金丝猴数量从2000年的400只左右增长约600至650只。(昆明日报 记者张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