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天气模式混乱
作者:森林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7 21:54:2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从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到严重的干旱和森林大火,太平洋海水温度的自然波动足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2009年3月24日,一位重庆农民在干旱的稻田里劳作。拉尼娜导致的干旱覆盖南美、澳大利亚和南亚,并持续至2011年初。(来源:路透社)


  厄尔尼诺海洋—天气模式与澳大利亚干旱、南美部分地区的洪水都不无关系,而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则引发相反的天气现象。这两种现象目前正不定期地交替发生。

  2011年,一股强大的拉尼娜现象在澳大利亚东部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并导致了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南美的干旱,直接影响到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气象预报说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又被称作“小男孩”或“上帝之子”,他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的一种现象。

  秘鲁渔民发现,变暖的海水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到达秘鲁海岸。这种现象每三年到七年发生一次,届时将导致南美西部降雨增多,捕捞量下降。

  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会大大减弱太平洋西部信风,导致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干旱。而一些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影响印度洋季风,从而导致受影响地区降水减少,使当地作物和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厄尔尼诺会导致秘鲁北部和玻利维亚地区降雨较平均水平增多,同时使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东北部发生干旱,而太平洋中部则多发飓风,美国南部和西部多发暴风雨天气。

  在澳大利亚,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使小麦产量大幅削减,同时使河流径流减少从而威胁水源供应,甚至城市水库遭遇储水量萎缩,并引发森林大火。

  大型厄尔尼诺现象曾发生于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但是2002-2003年发生的较弱的厄尔尼诺也导致了澳大利亚的严重干旱。

  而拉尼娜现象则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洋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能使太平洋上的信风变强,从而导致太平洋西部和澳大利亚北部积累大量温暖的海水,导致这些地区的降雨高于平均水平。同时,她也会在11月-次年4月间增加澳大利亚的飓风次数。

  正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也在全球范围内对经济产生影响。拉尼娜可导致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暴雨,影响小麦、甘蔗、棕榈油和橡胶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对煤炭和铁矿石开采造成影响。拉尼娜还可引发阿根廷和美国平原地区的干旱,影响阿根廷的玉米和大豆作物,以及美国主要的硬质红冬小麦的产量。

  拉尼娜会改变信风模式,从而使大西洋产生更多的飓风,而太平洋东部的飓风则减少。而这则意味着,她会对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和东部沿海造成更大的威胁。

  最近发生的大型拉尼娜现象是在1973-1976年,1988-1989年和2010-2012年。

  热带地区的热量通过加热海洋和大气改变着全球的气候模式。通常,热带地区的蒸发量大,这也为大气增加了水分,从而有利于云的形成。上升的热空气也加速了大气环流,从而将水分和温度传输到其他地方。因此,扰乱这种大气—海洋模式也能改变全球气候。

  科学家称,由于海水变暖将更有助于暴风雨和天气模式的形成,气候变化也可能增加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