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大海洋新科技探析:太阳能快艇征服全球 |
作者:刘霞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9 12:44: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鼩鼱机器人使用“主动触摸”方式探测周围环境。 “触须”机器人无惧黑暗 名为“伊特鲁里亚的悍妇”的伊特鲁里亚鼩鼱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只有4厘米左右。尽管其貌不惊人,但却有一项绝活,那就是:它可以只依靠自己的触须探测到猎物并让其立刻成为自己的盘中餐,这项了不起的技能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现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托尼·普雷斯科特教授与其同事就从这种鼩鼱利用胡须探测周围环境的行为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了一种名为鼩鼱机器人(Shrewbot)的智能机器人。鼩鼱机器人是一种全新的使用“主动触摸”方式探测周围环境的机器人,完全不同于使用视觉系统的机器人。 普雷斯科特说:“鼩鼱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狩猎者,其反应非常灵敏,能在60微秒内探测到一只蟋蟀的踪迹并将其捕获,我们想知道人类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在此之前,普雷斯科特和同事就制造出了长了“触须”的机器人,鼩鼱机器人就是在以前研制的“触须机器人”的基础上建造而成。普雷斯科特说:“我们以前研制出来的机器人无法让很多触须同时与物体接触,因此,为了获得更多与物体有关的数据,触须的构型至关重要。” 尽管这种鼩鼱机器人的“块头”比其灵感“女神”鼩鼱大很多,但科学家们在设计时,让其触须的构型尽量与鼩鼱一样:这些触须从头到尾逐渐变细而且慢慢弯曲,而且,每根触须都拥有自己的马达,以使其能独立移动。 当一个正在移动的物体接触到机器人的触须时,触须会产生一种随时间而改变的偏斜模式,根据这个信号就可以知道物体相对机器人是如何运动的,也能据此获取与物体有关的信息,比如物体的纹理等。将几根触须提供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揭示物体的形状。 为了测试这种鼩鼱机器人探测、识别和追踪“猎物”的能力,普雷斯科特和同事还研制出了另一款“蟋蟀机器人(Cricketbot)”,科学家们可以对这款机器人编程,让其避开靠近它的任何物体。在英国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内,普雷斯科特团队打算尽快让这两款机器人进行“躲猫猫”游戏。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触须机器人在深海环境将大有作为,因此,他们目前正在着手研究拥有更复杂的触须系统的海豹和其它水生哺乳动物。普雷斯科特说:“触须使这些哺乳动物能探测到鱼儿留下来的流体动力学的轨迹。”海豹拥有更多运动接收器,而且,其触须的形状也与陆地哺乳动物不同。 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的艾伦·温菲尔德并没有参与该研究团队,他说,这项研究可能为研制出下一代仅依靠触觉就能在陆地或水下“大展拳脚”的机器人铺平道路。他说:“显然,能够借助触须在三维空间‘看到’其他物体的能力非常值得开发利用。” 该研究团队也表示,这种触觉感应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但这种技术真正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无法用视觉技术探测的环境下发挥威力。例如,它可以在黑暗或硝烟弥漫的危险环境中工作,未来,人类能派遣这些机器人“先锋”前往这些环境中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