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进程中,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
近期,各地纷纷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通报当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减排进展,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创建宜居环境,呵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资料图片
北京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减排指标全部下降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小明 翟晓晖 北京报道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发布了《201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对2011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公报显示,2011年,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继续领先全国水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大气环境治理连续13年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在污染减排方面,2011年,通过首钢石景山厂区冶炼和热轧工序停产,北新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港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环保重点企业停产,以及污染治理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等措施,使减排幅度继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4项污染物排放量全部下降的两个省市之一。但北京仍面临削减污染物"存量"和控制污染物"增量"的双重压力。
四川 出川水质全部达标酸雨酸度有所减弱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王小玲 记者 曹小佳 成都报道
四川省环保厅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2011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
四川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杨雪鸿表示,2011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污染有所好转,五大水系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其中,五大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5个入川断面水质有4个达标,6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为357天,同比增加0.96%。24个省控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有23个城市,8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全省酸雨污染有所好转。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有所减弱;酸雨发生频率和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