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志愿者侍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美丽的可可西里
作者:庞书纬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0 2:41: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西宁6月9日电(庞书纬)“10年前我在可可西里当志愿者,现在以志愿者的身份故地重游,感觉变化的是保护条件越来越好,不变的是保护者对野生动物、对可可西里一如既往的深情。”在可可西里腹地、海拔4598米的五道梁保护站,志愿者侍锦说。

  侍锦是青岛大学的一名美术教师,常年从事民间美术的教学和创作。他说,是藏羚羊,是所有奔跑在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生命力。

  许多人知道可可西里,是因为陆川的同名电影。素有“野生动物最后天堂”之称的可可西里,是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上世纪后期,随着藏羚羊绒纺织品“沙图什”在西方走俏,可可西里每年有约2.9万只藏羚羊惨遭猎杀。直到1997年12月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杀戮才逐步得到遏制。

  “10年前,保护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住的全部是帐篷,喝的是雪水,车还经常抛锚。”侍锦说。

  侍锦还讲述了当年的一次遇险经历,他与几位巡山队员外出打水,没想到回来一看,帐篷中一片狼藉,一只棕熊竟在里面呼呼大睡。

  “当时把我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只好躲在远处的车里,等着熊自己走开。因为食品被洗劫一空,回格尔木的路上我们饿了一路。”侍锦说。

  此次回到可可西里,侍锦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原先藏羚羊、藏野驴见到人都躲得远远的,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十甚至上百只的藏羚羊。昨天一早起来,竟然发现在保护站院子里,两只藏野驴正在悠闲地吃草。”

  侍锦认为,过去10年的另一变化,是可可西里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外界对这一地区生态的重视。“10年前我给学生说可可西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但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藏羚羊,知道电影《可可西里》,知道英雄索南达杰。”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已经6年未闻盗猎枪声。目前,这一地区藏羚羊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只以上。

  侍锦告诉记者:“回青岛以后,我会创作一组可可西里题材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美丽的可可西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