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环所利用青藏高原中南部石笋揭示全新世印度季风变化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2 10:25:0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为4500米。该区气候边界条件不仅对亚洲季风系统有重要影响,而且其自身气候和环境也敏感响应于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亚洲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直接影响这些河流径流量。因此,研究该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理解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估测未来全球增温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蔡演军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中南部天门洞一支石笋进行高精度铀系定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距今9100-4300年(早中全新世)分辨率为3-7年的西南印度季风气候变化历史。该石笋记录与亚洲季风区其他石笋记录、阿拉伯海记录、青藏高原东南部泥炭记录的季风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一致,表明早-中全新世印度夏季风随着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和ITCZ平均位置逐渐南移而减弱,揭示青藏高原南部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在十-百年尺度上主要受印度季风强度而非温度影响,并说明达索普冰芯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可能需要重新解释;天门洞18O记录与格陵兰冰芯18O记录20年滑动平均后高度相关,进一步证实了全新世印度季风与高北纬气候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天门洞石笋18O记录具有显著的太阳活动周期,表明太阳活动对印度季风有重要影响。 同时,该小组还发现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天门洞石笋18O值的变化幅度以及由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的线性增加幅度远大于低海拔季风区的石笋18O值的变化幅度,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与南部印度次大陆降水的氧同位素直减率随着印度季风减弱而变小,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猜想,也就是亚洲季风强度变化影响降水18O的直减率。不仅如此,该小组还指出随着西南印度季风的减弱,降水同位素直减率的逐渐减小指示了季风降水的减少,这与孟加拉湾北部海表面的盐度变化相吻合。 该成果刚刚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 论文信息:Cai et al., 2012, The Holocene Indian monsoon variability over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leconnection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35/336: 135-14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