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治理提升经济效益
作者:黄晶华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30 6:58: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芦荡茫茫,碧水粼粼,百鸟云集,野趣横生。这是对天津宁河县七里海国家湿地的一段如诗如画的描绘。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数位媒体同行一同前往参观,尽管因季节因素未能见到百鸟,但眼前绿绿的芦苇、娇嫩的睡莲依然令人陶醉。

  据宁河县七里海管委会顾问于增会介绍,七里海素有“京津肺叶”美誉,是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距渤海海岸15公里,总面积95平方公里,分东海和西海。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有湿地生态系统、贝壳堤和牡蛎滩,先后接待多个国际科考团体,现已纳入“天津市重点旅游景区规划方案”中。

  对于这片湿地,于增会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在湿地保护上,改造了大面积芦苇地,治理苇沟,引进水源,同时还发展了水产养殖。此外,还通过建鸟岛浅滩,招引大量的野鸟。

  “在二三十年前,这里的苇子长得非常茂盛,但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大包干后,苇地都承包给大户去管理了,而大户基本上没有投入,承包期一般为1年、3年,最长的为5年,由于存在短期行为,使得原有的沟渠严重淤积,苇子的生长越来越退化。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前几年,一直没有治理。”于增会介绍说,过去,苇子的亩产最高时能达到2000斤左右,在治理前,最低只有500-600斤,平均下来在700-800斤左右。通过治理后,苇子逐渐好转,不仅长得好,还吸引了很多水鸟。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治理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群众收入、旅游发展等方面,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很关键。

  于增会告诉记者,在治理前,由于苇子没长好,一亩地的收入仅有100元左右,而如果种地,一亩地至少也能有1000元的收入,两者差距很大。因此,当地老百姓多次上访,要求把苇地变成耕地。

  “但湿地是肯定不能毁的,一方面要保护,一方面又要照顾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该怎么办,那就只能是生态治理,提高效益,苇子长好了,这本身也就能产生效益了。”于增会说,这片曾经饱受抱怨的湿地如今在当地百姓心中已成为风水宝地。而由于相关产业被带动,也使得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说,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也稳定了一方百姓。

  据介绍,在七里海湿地乘船游览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由于行程的原因,记者仅在这个充满着负氧离子(据专家测算,七里海大片芦苇每天释放出大量负氧离子,比大城市中心区高几十倍)的湿地里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就有些依依不舍。不过,据相关人士介绍,七里海湿地将在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前对游人开放,时间初定在9月6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