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9 8:37: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2010年7月,滹沱河主城区10公里河段全线蓄水,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滹沱河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景,宽600至1000米的水面在市区北部形成一条长长的玉带。 今年5月1日,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1至5号水面(除3号水面局部施工)16公里,完成全线蓄水;3号水面景观提升工程随后启动。昔日漫天黄沙的干涸河道,如今已变成波光粼粼的水面,“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飞”的诗情画意已近在眼前。 滹沱河主城区段刚刚蓄水,省会环城水系建设又拉开了大幕。从2010年7月正式开工,到2011年4月全线通水,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环绕省城,一幅水景卷轴已清晰展现在人们眼前。 曾经“干巴巴”的石家庄,在一片片宽阔水面的映衬下,散发出浓浓的水乡气息。 一个个水景工程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又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水环境改善工程打响了“发令枪”。今年6月,随着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全面启动了洨河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在一年内,还洨河以碧水清流,使洨河沿岸成为省会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洨河污染由来已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洨河出现了污染问题,且较为严重。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洨河治污,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的洨河水质距省考核标准、距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数十年积累的问题要一年解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迎难而上,信心坚定,更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改善省会生态环境的决心。目前,洨河综合整治工作正在紧张开展。预计明年6月,一条碧水潺潺的新洨河将展现在世人眼前。 植树绿化 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市区绿化要在上水平、提档次上下功夫,坚持见缝插绿,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绿化品种,提升绿化层次。继续加强全市范围内的绿化工作,提高绿化标准,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树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绿化。随着城市的发展,省会园林绿化工作的步伐越迈越快。近些年来,城区街旁游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走在省会街头,总能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片片绿色,簇簇鲜花。 “如今省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别说公园了,就是大街小巷两旁,也到处都是绿树红花,比前几年的生态环境好多了。”长安公园里,市民张宇帆说起这些年省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 根据市园林部门提供的数据,经过多年努力,城区公园、广场数量跃升至6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从过去的人均两三平方米,增加到了去年末的14.5平方米,实现了从“一张床”到“一间房”的跨越。 在这一优良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省会绿化工作再次提速。在年初开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市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园林绿化行动,预计城区新增绿地面积将创下历史之最。 “突出抓好主城区、西部山前及高速公路、铁路、水域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植树绿化工作。”在城市绿化方面,孙瑞彬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这一指示,今年我市将主城区绿化列为生态绿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决心实现主城区绿量迅猛增长。 市园林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园林绿化工作中,将重点以扩增绿量、提升景观、改善生态为主题,以“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建设。截至上半年,市区已累计新建绿地186公顷,栽植乔木140万株、灌木550万株、花卉460万株、草坪地被85.6公顷。 绿色覆盖了城市并迅速向四周蔓延。城区绿化的同时,城市周边植树造林活动也全面铺开。以省会生态环境治理为契机,今年春季开始,我市迅速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活动,构筑省会绿色生态屏障,着力实现景观美化与大气净化双提升。全年全市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4万亩,义务植树1300万株,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6%。 环省会绿化是今年我市生态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将在省会周边的正定、藁城、栾城、鹿泉等四个组团县(市)、平山县及市内六区,完成绿化面积6万亩,预计植树约300万株。 倡导生态文明 打一场“全民环保战”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切实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血液里,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 行动源于思想。如今,全民环保的意识大大增强,并且开始转化为行动。“爱护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热潮,已形成了一种环保新势力,不断推动着这座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进程。 每天,“有车族”张立成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每周,李琳去超市时总会拿上自己编织的购物篮;每月,“路游骑行俱乐部”都会组织会员开展几次骑行活动;每年,陈阵都会来到小壁林区种树…… 省会是人民的省会,居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省会的环境,都有责任为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做贡献。道理浅显易懂,但真正令其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却并非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年来,我市一直在环保宣传教育上不懈地努力着。市环保、园林、林业、城管、水务等众多职能部门,也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向市民们宣传着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如何去保护我们须臾难离的环境。 在融入人们生活的环保宣传教育中,生态环保的理念如同丝丝春雨,感化着每一位生活在石家庄的市民;环保生态的意识,如春雨后的新绿,悄悄而快速地生长着。 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正在快速转化为行动。“过去,人们看见烟囱冒黑烟,最多嘟囔几句;现在只要有哪根烟囱冒的烟有点儿黑,电话就会立刻打进‘12369’环保投诉举报中心。”从事多年环保工作的一位老环保人对记者说,“这突出体现出市民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年初,在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上,孙瑞彬特别指出:“要广泛发动群众和每一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省会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引导广大市民发自内心地关注环境,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共同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 改变的是环境,转变的是思想,呈现的是行动。如今,一场全民的生态战争已全面打响。 十年努力,十年磨砺,石家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大路上疾步如风。抚今追昔,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全市人民戮力同心,省会的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竞争力显著提升,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一座“蓝天碧水”的生态宜居城市,正在展现出它迷人的魅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