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我们拥有一个放心的水源地(图)
作者:金石  文章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 17:17: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让我们拥有一个放心的水源地(图)

  施工现场对水源地构成威胁。

  

让我们拥有一个放心的水源地(图)

  建在水源地河道边的厕所与猪圈。

  ■文/图记者金石

  阅读提示

  2003年3月21日,本报曾刊发《黑河水源地“急诊”报告》一文,反映威胁黑河水源地水质的问题。3年过去了,情况怎样?上周,记者跟随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总站、西安市公安局黑河分局联合执法检查组查看了黑河引水系统水源地保护区。虽然水源地保护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山区群众对水源地的影响

  目前在水源保护区还住有人口2.7万人,其中一级保护区内有800人,二级保护区有7000人,准保护区有1.92万人。无论是深山还是浅山,居住人群大多集中在河道与峪口两侧。他们耕种、建房、炊烧、取暖等,使水源地不断遭到破坏,而且由浅山向深山延伸。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有的地方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91.66%降低到70%,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水的浊度加大。在(上山下就)峪,一位冯姓老农告诉记者,1958年前,(上山下就)峪里植被茂密,农业生产有保证,后来树木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无法种下去,人们开始往山外迁移。特别是近几年在政府的资助下,大量的人搬迁走了。(上山下就)峪有三个村,过去他们一个村就有800人,现在三个村合起来也不过600人。

  同时,这些居住水源地群众使用的化肥、农药、紧靠河道的厕所、放养的牲畜,都对水质造成影响。黑河水源地内有乡镇4个,自然村43个,人口约2万人,其中在水源保护区内约1.6万人,且大部分在主河道两侧敏感区域。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干部李智稳进行了一番计算,这些群众年平均产生固体废弃物1752吨,COD233.6吨,氨氮23.4吨。在沣峪河水源地,有16个自然村,人口约2600人,主要居住在河道两旁,戏水、洗淘现象严重,且生活垃圾和排泄物直接排入河道。

  每年黑河引水系统水源地形成的垃圾近3000万吨,但普遍存在垃圾处理不当现象。2003年3月21日本报《黑河水源地“急诊”报告》一文报道后,市政府为黑河水源地保护总站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垃圾车和垃圾箱,负责黑河流域部分垃圾外运,其他水源地垃圾则滞留山内,污染水源。

  旅游业带来的环境压力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回归自然热,人们喜欢到森林茂密的山区进行生态旅游,同时,社会上提出了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意即让当地人从依靠生态破坏获取经济收入改为依靠旅游开发增加收入。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想法,但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总站等单位通过多年观察以及去年的摸底调查、今年的联合执法检查,感觉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目前各种山庄、农家乐发展很快,繁荣了当地经济,但水源水质遭受污染日重。每年在5到10月的旅游旺季,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各水源地,增加了保护区资源和植物的消耗。同时,随着锅炉、茶炉、食堂炉灶等水源地旅游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带来了燃煤、燃油等废气污染。由于数倍于当地人口游客的涌入,用水量、排放量数倍增加,大量排放物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各种垃圾也滞留许多景点、山谷、林带、河道,造成了固体废物的增加与扩散,污染了水源。

  太白山登山南线,位于黑河水源地源头,此处的厚畛子镇就有5家宾馆,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游客按人均停留1.5天计算,可年产固体废弃物5吨以上、COD约1吨、氨氮约0.1吨。

  沣峪水源地仅旅游度假山庄就有13家,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山庄生活废水及污染物直排现象严重,所产生垃圾都是就近填埋。黑河引水系统保护总站站长李学义说,经过多年实践,因山区土层浅,填埋深度有限,一旦发了洪水,垃圾还是会冲进河道。山庄保护水源意识薄弱,靠近河道处均未封闭。去年夏季,三单位摸底调查时发现,游客在河道内戏水、野炊、抛洒垃圾现象严重。

  人们到山区旅游,就是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可记者注意到,有的单位在从事旅游开发时,在自己的辖区或承包的区域里大动干戈,破坏掉自然景观,改造成人工景观,像建城市公园,失去了应该有的风貌,对生态的破坏不可估量。而在没有旅游开发的甘峪、(上山下就)峪,这些年相对水质污染少,生态破坏小。

  工程建设与开矿严重影响水质

  目前,在水源地开矿、兴建水电站、修建公路,对水源地的影响较大。在黑河水源地就有矿产开发企业6家,小型水电站3家。尽管他们都有合法手续,但没有因此而不影响水源地。记者沿途看到,他们带来3大问题。

  一是破坏植被。不仅开挖之处毁去大面积的植被,堆弃的废石、废料造成的破坏更大,从半山腰一直到河道,轻则造成数百平方米破坏,重则造成上千平方米植被破坏。

  二是扩大了水土流失面积,水泥造成经常性的山体塌落,形成泥石流隐患。这种现象在石砭峪最为严重,因为过去建设西康铁路,现在又建设西康高速公路,河道两侧到处堆弃的是废石、废料。一旦发洪水,就有可能形成泥石流,对下游及石砭峪水库构成威胁。

  三是污染水源水质。这次检查在石砭峪看到,由于施工车辆来往,沿途尘土飞扬,有的地段河流混浊的好像搅入了水泥,是目前几个水源地中浊度最大的一个。由于施工单位多,相互推卸责任。同时,施工人员多,工棚和生活区靠近主河道,生活污水、垃圾对水质的影响亦大。记者看到河道两侧垃圾甚多,而且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四是造成长期的生态破坏,特别是水电站,拦河截流,使细麟鲑等水生保护动物无法回游。

  有位姓赵的先生说,90年代,他经常约人到石砭峪游玩,那时里面山青水秀,没有想到现在石砭峪被破坏成这个样子。

  日趋严重的交通道路污染

  黑河、石砭峪、沣峪、石头河流域分别有南北大交通干线108国道、西康铁路和高速公路、210国道、褒斜公路贯穿,车流量每日在万辆以上。其中108国道,从黑河峪口开始,沿黑河干流走向穿越水源区,直到翻过秦岭梁,涉及水源区82.76公里,日均车流量达6000辆。

  这些车辆所产生的尾气、碳氢化合物及铅尘、油料等污染物,在水源地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污染带。司乘人员抛洒的垃圾,也造成水源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运输危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问题在2003年本报《黑河水源地“急诊”报告》一文报道后,成立了西安市公安局黑河分局,在黑河北入口设立了检查站,但其他水源地目前尚未设检查站。

  异地水源管理的难度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的7个水源地和将有的3个水源地,涉及3个地区。目前黑河引水系统专门的管理单位,无论是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还是西安市黑河保护总站、西安市公安局黑河分局,都是西安市的单位,到外地监督管理执法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管理我市境内的水源地已经够艰难的,如果加上地域的问题,管理起来必然更加棘手。而且石头河、乾佑河、红岩河水源地都居住有人,也有公路通过。特别是红岩河经过太白县城,而太白县城的污水直接排入红岩河。由于乾佑河水源进石砭峪,石头河本身就在外地,这样,黑河引水系统三个主要水源地有两个和外地有关,没有妥善的管理措施管理外地区水源地,势必对西安市供水水质产生影响。

  保护水源地的建议

  针对目前黑河引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为了让西安市民喝上放心水,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总站、西安市公安局黑河分局3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保护建议。

  分阶段迁移主水源区域常住人口,一年内将一级保护区内的人口迁出,两年内将二级保护区内的人口外迁,在2010年将保护区人口全部迁出;今后政府有关部门不再审批新的采矿、水电、旅游等开发项目,特别是对目前生态保护比较好的田峪、(上山下就)峪、甘峪,不再进行开发,对已形成的,加强管理,并逐步予以压缩;在水源保护区公路两端设立安全检查站,严格禁止载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车辆穿越水源保护区;限制车辆通过水源地的车速;将所有生活、生产垃圾统一外运;对于各种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的渣料不得随意弃入河道,拉运山外;强制性要求保护区内的企业、宾馆、食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达标后排放;严禁在库区及河道两旁冲洗车辆;改造靠近河道厕所,尽量远离河道;加快实施水源地河道两侧主、支流隔离带保护工程,在河道两侧

  100米设置隔离带,种植灌木类经济作物,防止因水土流失而引发的污染;扩大水源保护区天然林区,做好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工作,保护好植被;在近期内分别对所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施界桩封闭,对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设置界碑或标志牌,明确注明水源地保护区不允许的行为;为了增强各水源地环境治理的执法力度,尽快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区执法检查网,即在供水沿线的长安区石砭峪水库、户县甘峪水库、周至县黑河水库上游沙梁子三处设立由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总站、西安市公安局黑河分局等部门组成的水源地执法检查网。

  西安市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副局长说,有的发达国家封闭水源地,根本不允许人进入,目前我们的水源地还允许人们旅游,希望市民旅游时严格要求自己,爱护水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