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唐山蝉联河北设区市"城考"第一 环境整治显成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5 10:18: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去年全市二级及优于二级天数达到331天,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4.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33%

  近日,河北省环保厅通报了2011年度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在11个设区市中,唐山市以综合得分97.23分位列第一,这是该市连续第二次荣获全省设区市“城考”第一。

  近年来,唐山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工作目标,深入持续开展节能减排攻坚,狠抓重点企业达标建设,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天数达到331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6.29%,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4.6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6%。2011年11月,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唐山成为我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今年1月,唐山市又被省政府授予“2010―2011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节能环保有效结合,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保护。针对历史形成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企业较多的实际,唐山市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基本取向,启动实施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行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相统一、相促进。该市制定下发了《关于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围绕打造精品钢材、重型装备、高端建材、滨海化工、绿色能源五大基地,组织实施了总投资4400亿元的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特别是大力实施了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和效益倍增计划,推进产品档次、工艺装备、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产业集约、产业布局、产业链七大升级,促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2011年,唐山市五大产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1%,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分别削减19.89%和17%。

  抓源头控制。唐山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九条禁令,实行最严格的问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未批先建等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本着“完成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短流程炼钢技术,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重点行业及流域水污染防治、烟气脱硫脱硝等治污减排项目。目前,该市吨钢能耗低于577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低于3.12立方米,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抓达标建设。在钢铁、焦化、电力、水泥、造纸、陶瓷、化工7个重点污染行业、649家企业开展了污染治理达标建设,从企业环保机构设置、日常环境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严格考核验收,促进企业全面改善外观形象,提高环保水平。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达标建设开展以来,该市累计投入污染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近100亿元,完成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污染源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300多个,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企业治污设施稳定运行,为促进总量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市场调控。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凡没有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要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就拿不到环保入场证。为解决环境资源瓶颈制约问题,按照“减排量收储、上项目买量”的原则,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排污权交易公司,主要针对二氧化硫和COD开展排污权交易。到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排污权交易89例,交易二氧化硫3068吨、化学需氧量3389吨,交易金额达到3090万元。此举不仅调动了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保障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及时开工建设,而且还促进了投资结构向环保绿色方向调整。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城市空气环境。实施唐秦天然气管网完善工程,实现中心区天然气全覆盖;实施丰润热电市区联网续建、南新道供热等项目,市中心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新购进200部天然气公交车全部投入使用;新改扩建南新道、滨河大道、长虹西道、西电路、学院南路等9条道路,城市路网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市区污泥处置厂竣工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400吨,可消纳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实现环境可循环净化。不断强化联防联控措施,建立了京津唐城市群大气环境模型系统,开展了京津唐城市群间的污染物区域输送影响、特征分析和大气污染控制研究,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治理。加强对陡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市区16个地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和大南湖环城水系、邱庄水库等输水河渠沿途流域范围内的危险固废污染源、重金属污染源、危险化学品风险源、养殖污染源的摸底调查,制定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水污染事故供水应急预案和陆路运输危险品管理制度,建设了陡河水库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推进境内滦河、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组织造纸、化工、钢铁、焦化、食品、酿造、皮革、印染、酸洗、电镀等行业的82家企业开展了污水深度治理,督导企业制定治理方案,除13家企业停产或被取缔外,69家企业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累计投资3.3亿元。

  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山、水等自然资源,实施“一心、两廊、三环、四楔、多园”大环境绿化。建成城市生态绿心――面积30平方公里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建成13公里长、宽30至100米的铁路绿化长廊和21公里长、总面积1219公顷的山水绿化长廊;建成环城高速、外环路、环城水系三层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建成东湖郊野公园、青龙湖公园、西部和北部生态园林及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两侧50至200米宽的防护隔离林带。目前,唐山市共有公园29个,总面积1711.52公顷;游园、绿地146个,总面积1269.09公顷。综合治理陡河、青龙河、津唐运河、煤河、还乡河“五河”水体,突出生态、绿化和休闲特色,提升沿河景观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开展环保生态创建工作,累计完成1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18个国家级生态村、62个省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