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津生态湿地不断增多:拍下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作者:郭熠  文章来源: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2 3:32: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昨天,王建民驱车来到滨海新区,想再看一眼他的老朋友——一只“安静”的白鹤,追忆人鸟情缘。年过五旬的王建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摄影家,他拍下数万张鸟儿飞翔的珍贵照片,鸟类超过160种,记录成观鸟日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这几年家乡生态湿地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美丽的鸟儿愿意到这里过境、安家。

  今年初,王建民与几位爱鸟志愿者在北大港湿地采风,让他们兴奋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天津已经成为大量鸟类越冬迁徙的重要驿站。今年不仅飞来的天鹅多达2000只,连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其濒危的鸟类——白鹤也在这里落脚觅食。

  当鹤群再次起飞时,一只白鹤却跪倒在地,无法展翅。冒着陷入泥地的危险,王建民和志愿者把受伤的白鹤抱到堤上。由于救治及时,当晚这只白鹤就站立起来开始进食,并在静海县的天津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看护下渐渐康复。但同伴们已经启程,它不幸落单。王建民和几位志愿者驱车将它送回飞行目的地——辽宁沈阳獾子洞湿地,可到达后却得知,这只白鹤早已患上了禽掌炎,相当于禽类的癌症,无法治愈。这只与天津结下不解之缘的白鹤,在王建民的护送下,又回到了滨海新区,“长眠”在中新生态城生态博物馆内。

  “我与鸟类有一种特别的情缘。”王建民说,他曾提着照相机走过大江南北拍摄鸟儿,记录观鸟日记。最后他发现,家乡的鸟儿最美。这几年,蓟运河边、七里海旁、生态城湿地、北大港湿地、临港湿地、古海岸湿地……一片片新旧湿地在政府的重点规划和保护下展露新颜,芦苇荡漾、鸟美鱼肥的美景成为天津特色。“随着家乡生态环境日益优越,鸟儿越来越多,丹顶鹤、白鹤、白鹳、中华秋沙鸭等濒危飞鸟,鸻鹬类、鸥类、雁鸭类水禽,野鸭、水鸡、灰鹤等水鸟,数不胜数……”王建民说,这些成为他镜头下不竭的美丽素材。

  他尽微薄之力保护家乡鸟儿。每到节假日,王建民就来到中小学校里,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数万张照片,义务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家乡、保护鸟类。他在滨海新区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爱鸟志愿者,他们中有公务员、商人、教师、大学生,每到节假日就一起出行拍照,清除鸟儿身上的网线,劝阻非法捕鸟者,呼吁不要盲目吃野味。“我们静静地拍照,尊重鸟的习性,不去打扰它们,因为只有在空中,它们才是最美的。”在王建民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已经实现。本报见习记者郭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