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闽江正源头生态保护见闻
作者:汤华 沈汝发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30 22:26: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福州10月30日电(记者汤华、沈汝发)阔叶林、混交林、灌木丛……福建母亲河闽江正源头所在地,武夷山脉中段的建宁县均口镇严峰山上,眼前尽是原生态山林景象。

  “这里是闽江的正源头,什么都不能动,砍一棵树都要审批。”均口镇党委书记张骏鑫在上山路上对记者说,严峰山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沙溪的源头,1992年,福建省闽江办根据河流上溯最远和不断流两个原则,实地考证严峰山是闽江的正源头。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也是国内唯一的从源头到入海口都在省内的大河。“闽江源头是水土流失敏感地区,它的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闽江中下游地区。”张骏鑫介绍,为此地方政府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2006年2月,闽江源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严峰山38万亩的山场,有19.2万亩列入水源保护区域;未经允许不能随便进入正源头的核心区,以加强对闽江水源的涵养。

  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得到了严格保护。记者沿着绿苔小道上行,一路上鸟声不断,偶尔还有松鼠穿过。“这里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7种。”张骏鑫说。

  “20年前对正源头的确认,并没有给我们村民带来直接收益。相反,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闽江正源头的石岩标志处,均口镇台田村党支部书记宁秀良告诉记者,山场原来是可以经营的,种植商品林,每亩年收益至少有两三百元;列为生态公益林后,不准砍伐,补偿标准每亩每年仅10多元。

  当地竹木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山场不出原料,基本就不能生产了,原来有10多家加工企业,现在只剩下4家。”宁秀良说。

  建宁县还通过实施“造福工程”帮助闽江源核心区的村民逐步迁出保护区。在靠近正源头的台田村一个自然村,记者看到原有20户村民的村落,大都人去屋空。

  “这些村民迁离故土,也是对正源头生态保护的贡献。”张骏鑫说,目前闽江源头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森林覆盖率高达91.2%。

  近几年中下游地区放手抓发展,建宁县为保护闽江源头生态环境大局,不惜错过一些发展机会。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万多公顷,保护着武夷山脉重要的生物区系、独特的生物群落和闽江正源头的森林植被及重要的经济植物种质资源等,建宁县委书记林守钦坦言:“重任在肩。”

  林守钦说,建宁县一方面严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严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付出大量的生态保护成本;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位居福建省前列。

  “我们期待引进适合闽江源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生态工业企业,更期待早日完善闽江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林守钦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