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西农村生态能源建设5年新变化观察
作者:罗掌华 张雷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 8:51: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创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农村能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古鼎村山安屯村民路贞华2004年建了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2008年之后停用了3年。2011年冬,县能源办送来一份“全托管”合同,给他带来意外惊喜:自主供料、半自主供料、能源办统一供料的3份套餐,由农户自由选择;清理旧池、日常维护、沼气价格……细账一一算给群众看,主意由群众拿。

  “就像城里人用煤气一样,沼气尽管用,其他什么都不用愁。”路贞华说,有了“全托管”,一方面可以依托服务网点,得到配送的原料,保证了正常用气;另一方面沼气池渣肥变得更优良,能以化肥一半的价格出售,又带来可观利润。

  2008年以来,我区各地创新多种模式,沼气建设由散变聚、由小变大,实现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北流市“三级联动、市场运作、四业循环”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容县小区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恭城“公司+农户”管理服务模式,合浦县村级服务队管理服务模式等,都带来沼气供需双方“双赢”。

  “未来广西沼气建设的方向,是要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沼气后续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专业化提升沼气服务水平,通过产业化拉长沼气产业链,真正实现广西农村能源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对广西沼气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在稳步发展沼气的同时,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其他农村能源发展。据统计,5年来全区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灶738.95万户,节能炉2.4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累计推广23.07万台,共51.04万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建成1.36万台,总装机容量2.22万千瓦;小型风力发电建成1124台,总装机容量116.5千瓦。2011年末全区有秸秆沼气集中供气4处,供气户数652户。以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的农村节能减排新格局,在广西已现雏形。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