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津开发区西区人工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陈西艳  文章来源:滨海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3 5:06: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开发区西区中心庄路与北大街交口以北水上公园北侧,有一片美丽的湿地,茂盛的芦苇绵延,香蒲、野燕麦、狼尾草等十几种植物郁郁葱葱。这里是开发区西区人工湿地工程,自2011年8月以来,已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并较好地实现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的冬季低温运行,实现年减排化学耗氧量约60吨、TN约10吨,年节水约300万吨。

  废水变净水滋润湿地

  近日,记者深入人工湿地工程进行探访。据项目实施单位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惠源博士介绍,该人工湿地工程进水以西区污水处理厂排入西区河道的排放水为主。当排放水经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一级B标准后,便排入西区的人工河道。记者在现场看到,人工河道静静流入人工湿地工程的进水泵房,来到整个湿地工程的预处理部分。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的处理单元有:进水泵房、曝气沉砂池、气浮池、综合用房(加氯间、加药间、溶气间、卫生间、值班室及控制室)、出水池、污泥泵房和污泥浓缩池等。主要功能是去除河水中部分泥沙和藻类,净化水质,为人工湿地配水提供足够水头的水源,并对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记者站在预处理部分的出水池,可直观感受到水质明显干净了许多。经过处理后,水流通过地下管道排入人工湿地。

  科学处理污水实现节能减排

  人工湿地石径环绕,植物葱笼,其间点缀着一汪汪清澈的水洼,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湿地公园,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据介绍,湿地设计采用潜流形式,由布水区、处理区、集水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处理区分为52个单元格,表面种植具有净化作用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底部采用渗透过滤性较好的填充物质,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场所。走在中间,没有人能想象到,下面遍布着的是一条条管道,一个个阀门。再往前走,可以看到景观湿地工程的蓄水池,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处理出水汇聚于此,排向附近的人工湖,最后作为景观用水回用,再次进入西区河道水系。

  湿地改善生态

  为满足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总量控制规划的要求,新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完善点源污染减排与控制计划势在必行。该工程创新性地攻克人工湿地在盐碱地区处理高盐污水的诸多难题,实现高效运行。以此工程为依托研发的技术成果和取得的运行管理经验将对滨海新区的其他湿地系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记者 陈西艳)

  背景

  为满足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总量控制规划的要求,新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完善点源污染减排与控制计划势在必行。该工程创新性地攻克人工湿地在盐碱地区处理高盐污水的诸多难题,实现高效运行。以此工程为依托研发的技术成果和取得的运行管理经验将对滨海新区的其他湿地系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