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河口:芦花飞雪季 百鸟翔集时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6 7:01: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 者 邵方超 通讯员 刘玲玲 宋尚平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说黄河口湿地‘候鸟’变‘留鸟’是一种误读,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繁殖是真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站站长单凯告诉记者,以往每年3月中旬,东方白鹳从南方飞来,会在此停留二十几天再继续北飞。现在,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这种情况在几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现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也会有东方白鹳在此驻留。 10月的黄河口,正值芦花飞雪,百鸟翔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驯养员马清波照例每天领着一群东方白鹳为前来观光的游客表演鸟类放飞。只不过现在,除了这些表演放飞的鸟群,游客在景区沿途随处可看到野生鸟类。 “今年又有31对东方白鹳在此繁殖出72只幼鸟。”单凯说,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野生种群数量也不超过3000只,全球野生繁殖种群为700对-750对,而目前每到候鸟迁徙季节,最多的时候能有近400只在景区停留。 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眼前是大片的芦苇荡、柽柳林。漫步木栈道,远观野鸭嬉戏,近赏锦鳞游泳,“和3年前相比,这里的野鸭、灰鹤、白鹳等鸟类明显增多了。真是一片无限成长着的希望。”一位旅行社负责人感叹说。 据了解,东方白鹳性宁静而机警,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喜食活鱼,每只白鹳每天能吃掉半斤活鱼,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湿地一定是食物丰富、人迹罕至、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因此它们也被看做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 2002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工程实施面积达20余万亩,湿地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该自然保护区目前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域。而占地5.8万公顷的核心区禁止开展任何开发利用活动,旅游者不得进入,只有实验区内允许生态旅游和参观考察。这样使得该区域自然环境保存的更加完整、原始,逐步吸引了大群东方白鹳来此繁殖。 据单凯介绍,东方白鹳喜欢筑巢在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后的2003年,保护区工作人员就第一次见到电线杆上有东方白鹳的鸟巢。随后的2007年,该景区开始实施“筑巢招引”工程。人工先后筑下21个鸟巢,现在已有7个开始利用,并繁殖幼鸟成功。 随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的逐年改善,东方白鹳的繁殖记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该区域已累计繁殖东方白鹳151对,孵化幼鸟357只。东营市由此成为中国重要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日前,记者又从东营市林业局获悉,该市每年因受伤、迷路、染病野生鸟类等野生动物被救助的达500多只,先后有2000余只野生动物获得救护,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如大天鹅、丹顶鹤、白鹳、东方白鹳、白琵鹭等,伤愈后能放飞的就放归大自然,不能放生的就留在动物园观赏。 近年来,旅经和栖息黄河三角洲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逐年增多。据统计,每年途经东营市的候鸟数量多达600万只。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分布有各种野生动物1543种,尤以鸟类居多,达283种,珍贵保护鸟类51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