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顺德将创建国家生态区
作者:吴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8 10:07:2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20年前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等54项重点工程

  本报讯 (记者吴佳)昨日,记者从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获悉,《佛山市顺德区生态建设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公示期在今日结束。这意味着,顺德创建“国家生态区”将进入实施阶段。

  顺德区离“国家生态区”究竟有多远?据《规划》分析,顺德区仍有四成具体建设指标未达到国家级生态区的验收标准,且部分指标与验收指标相距甚远。对此,该规划中提出,将在2020年前,陆续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等54项重点工程。

  规划:

  为期9年分两期开展

  《规划》内容显示,顺德区内10个镇街、201个村(居)委会纳入创建“国家生态区”范围,总面积达806.6平方公里。规划期为9年,分两期开展,创建工作将于2012~2015年全面铺开。

  到2015年,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达4%、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平方米,分别成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四大主要体系建设的硬性指标。

  今年年初,顺德区政府委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规划》。日前,《规划》通过专家论证,为期5天的公示期在今日结束。

  现状:

  超四成具体建设指标未达标

  据了解,“国家生态区”的验收标准由5项基本条件、22小类(共29项)具体建设指标组成。目前,顺德区仍有3项基本条件不符合标准,12项指标未达标,占总指标项目的41.4%,且部分指标与验收指标相距甚远。

  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例,顺德区该指标位列全省末位,而“国家生态区”则要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规划》分析认为,这项指标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由于顺德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过高,建设用地挤占生态用地,环境保护滞后经济发展的现状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扭转,该指数排名难以大幅度提高。

  举措:

  54项重点工程将陆续完成

  长达86页、近4.6万字的《规划》中,针对国家生态区创建的指标要求,并结合顺德区现状,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方面提出建设54项重点工程。这些工程将于2020年前陆续完成。记者了解到,这54项重点工程涵盖生态工业、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11个领域,完成时间多集中在2015年、2020年,部分工程将于2013年完成。

  数读

  2.5亿元整治内河涌污染

  顺德将结合佛山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民生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大良内河、龙江内河、伦教内河、容桂内河等区内10个内河进行污染综合整治,总投资2.5亿元,将在2013年完成。

  新建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

  由顺德区经促局牵头,将在2015年前建成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每个基地的年生产规模达600公顷,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参数的试点研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