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苏州相城美丽乡村的民生读本 成江苏环保第一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8 12:06:1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人均收入达2万元的富裕村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道路上高歌猛进,成为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江苏环保第一村”。

  最近,灵峰村以民生为框架,把打造“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提上日程,全力打造一个人文、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自然村建设生态宜居地

  灵峰村拥有36个自然村庄,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6149名村民和8000余名流动人口。近年来,灵峰村把打造宜居村庄环境当做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突破口,适时出台村级建设规划图,把全村分为行政及生活配套服务区、居民集中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36个自然村落被划分为8个保留村和28个控制村,根据各自标准分类施治,逐步打造出一个生态宜居的新灵峰。

  按照“六整治、六提升”要求,8个保留村在不改变传统农居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大幅改善、提升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和配套设施。仅葛家浜一村就投入55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废潭填埋、拆违清障、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并新建停车场、标准化公厕等设施,统一配备垃圾桶,在升级村民生活设施“硬件”的同时,潜移默化倡导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灵峰村创造的“一家一只垃圾箱,一家几棵责任树”,在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同时,引导村民自觉当好“美丽乡村”的清洁员、养护工和美容师。这两年,灵峰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灵峰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以民生为本的“美丽乡村”蓝图,正在实践中不断充实。

  随着广济北路两侧的联排别墅和公寓楼拔地而起,散落各处的28个控制村庄也向集中住宅区———康居新村搬迁。1.2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宽阔敞亮活动中心,灵峰村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生活。

  村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却因居住地分散一度让人十分头疼。

  2006年,灵峰村启动全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投资650万元建造日处理600吨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并铺设10公里长的污水主管网,将全村包括集中居住点在内的1500户集合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到一个地埋式处理池内,实行AAO微生物处理。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公园、老年公寓的生活污水一并接入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在重点解决1500户居住比较集中的农户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同时,灵峰村还积极为剩余336户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户寻找生活污水处理出路。该村前几年开发了一个工业小区,并配套上马了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小区内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这家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比较强,还有许多可利用空间,灵峰村就地取材,将336户分散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管道接入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这项民心工程,不仅让村民们拍手称道,也让灵峰一跃成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江苏环保第一村”。

  河水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优美,也带动了灵峰人投身环保、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步伐。

  废潭荒滩“变身”农民公园

  沿着广济北路北延一路行驶,在红花绿树掩隐下的灵峰村口,五根“和谐柱”挺拔而立,柱子背后“灵峰公园”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走进公园,小桥流水、假山池沼等江南风光一应俱全,图书室、棋牌室、乒乓室、篮球场等休闲活动场所也应有尽有。一到傍晚,跳广场舞、唱戏的居民齐聚在此,汇成了灵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占地30亩的灵峰公园原先是一片废水潭和荒滩涂,前几年灵峰村疏浚河道时,用清出来的淤泥把这里填成了平地。后来,村里又投资1000万元在填平的废潭荒滩上垒起了假山,开挖了小河,种上了花草,建起了广场、喷泉和篮球场,还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给灵峰村描绘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最近,灵峰村把打造“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提上日程,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开发农业示范园则成为其中的关键要素。今后,灵峰村的农业示范园将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打造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用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经济来反哺农业,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的美丽乡村注入更多活力。

  正在打造的占地25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灵峰村东侧,该园充分利用田园景观、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规划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

  灵峰农业示范园还规划了观光农业、沿河塘农业休闲农家乐带,推出餐饮、农庄住宿、农家超市、灵峰文化长廊、烧烤园地,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示范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