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充水利开辟生态农业新天地 |
作者:时凡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2 5:07:3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素有“巴蜀文化县”美誉的西充,是著名的柑桔之乡、丝绸之乡、烟花爆竹之乡和国家级麻竹、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还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党的十六大以来,七十万西充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支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的伟大实践再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时代华章。 找准差距生态立县 位于川东北南充市的丘区农业大县西充,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1108平方公里,辖44个镇乡,595个村,总人口72万(其中:农业人口59万),耕地68万亩。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加之全县水资源量4.3亿方,其中:工程蓄水2928万方,人均水资源647方,远远低于全省3127方平均值,水的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生活保障的瓶颈,水利建设十分迫切。一是由于西充地处嘉陵江与涪江两大流域脊背之地,县内既无大江大河也无大型湖泊,用水主要靠地下水和降雨,其中工程性蓄水是保障用水需求的主渠道。二是受水利工程等基础条件限制,全县中低产田土高达36.1万亩,占耕地的53.1%。三是农灌用水主要得益于升钟水库每年两次定期放水,全县控灌面2.3万公顷,占耕地的71.6 %。四是县内仅有中小河流17条332.6公里、升钟渠1661公里、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59座、山坪塘1621口、石河堰452道、提灌站325座。这些设施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农耕区“全域灌溉”的目标。多年来,西充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建成了粮食、棉花、油菜、蚕茧、生猪、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产等商品基地。将生态文明和自身优势有机结合,确立了构建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奋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中国西部文化名县和国家级法治先进县,目前已呈现出跨越发展新态势。 攻坚克难基础完善西充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面”,大力实施“五大水利工程”,科学改善城乡发展条件。一是大力实施饮水惠民工程。严格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镇化、丘区散户供水多样化”的目标,大力实施居民安全饮水条件改善工程。通过顺利完成水务一体化,成功实现“南西输水”,完成县供排水公司职能归口,完成县城供排水网络改造,加快推进中心场镇水厂建设,极大降低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成本。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完成投资6300万元,在全县44个镇乡建成安饮工程1300余处,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年内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在134个村实施饮水工程,解决了3.8万人的饮水问题。通过加快九龙潭水库建设,签订搬迁协议404户,占总户数的98.7%。大坝枢纽已完成投资1230万元,开挖土石方31.4万立方米,铺设预制砼排水管240米,修筑临时施工道路5.7公里。鹤鸣庵水厂建设工程已完成设计招标,预计本月下旬可进行公开招投标。二是大力实施兴水助民工程。坚持“政府制定规则、乡(镇)村竞争入围、专家评定择优”,坚持农田水利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示范片,包括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有机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综合配套雨水集蓄、小型塘堰、田间渠道、末级渠系、高效节水喷灌等小农水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55亿元,新建渠系342.12公里、蓄水池809口,整治渠道53.6公里、山坪塘393座、石河堰125道,改造小型提灌泵15处,建设高效节水800亩,新增、恢复灌面6.68万亩,改善灌面近2万亩,增补灌面近1万亩。项目区田土亩平增产50公斤,人均增收225元。三是大力实施生态利民工程。严格水资源“红线”管理、水环境保护效应,作为全川九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水利生态利民成为工作主战场。通过全面取缔54处肥水、网箱养鱼,签订非饮用水源区域天然养殖补充协议989份,水环境保护得以全面加强。通过全面治理西充河等小流域10平方公里,自然田地空间、水域生态得以维护。结合有机产业科学发展,重点加强李家河、岱林河、宝马河等水体生态和有机水产管护。成功创建李家河国家级鲫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机转换认证宝马河、李家河、岱林河、王河大堰四处国家水产养殖场,目前所认证的水产养殖面达9600多亩,涉及鱼类11个品种、16万尾,填补了当地有机食品水产养殖的空白。四是大力实施水利安民工程。通过全面加强病险水库整治。投资1600万元,实施飞虎岭、观乐山等21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近1300万元,完成梨树沟、八一等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为防洪安全、春灌安全、水产品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投资4494万元,通过治理中小河流,完成潆溪河流域多扶防洪、凤鸣镇双龙桥、观凤万亩高产粮油产业园河道建设,共改善河道行洪能力6公里。年内投资近3000万元的西充河莲池段防洪工程、宝马河中南段防洪工程正在最后攻坚。另一方面,总概算626.2万元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即将启动,通过加快雨情汛情及防洪指挥信息平台,成功抵御了春旱和7至9月特大暴雨洪涝的袭击。五是大力实施水利富民工程。深化“项目带农建,农建促发展”的理念,先后投入5620万元,实现农田水利“两大突破”(高标准农田突破3.5万亩、涉农资金突破2亿元)、“三个提升”(提升粮食能力600万斤、提升排灌能力80%、提升农机能力60%)。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完成10个水库淹没村道路、饮水等设施建设,库区移民条件得到改善。结合打造5个、6500余亩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共带动生态水产业4万亩、年成鱼1.2万吨、产值达1.5亿元。配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新建渠系25公里、管网125公里。投资近200万元使双龙桥、书房山等水利新村综合体靓点倍增。 综合示范成效非凡 “瀑布横飞翠壁间,微音入耳送清寒。冷然一曲非凡响,万颗明珠落玉盘。”,穿越近两个百岁的隋代西充隐士程太虚以《漱玉井》描绘出了专情于水的那种自然美。今天,现代生态型农业和有机产业已成为民心所盼,现代资源型、安全可持续水利应势大有可为。当前,正值西充水务爬坡上坎、艰难行进的关键期,西充人依然奉行“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的“张澜精神”,我们相信这片新崛起的宜居宜业大美之地,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照耀下,正朝着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小康理想不断挺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