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连云港市三年内将生态修复27废弃塘口
作者:徐黎一 作光  文章来源:连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5 11:33:43  文章录入:jcz6403  责任编辑:ahaoxie

  笔者近日从市国土局获悉,根据市区废弃矿山地质资源环境治理实施方案,2012年至2015年底,我市将对27个废弃(关闭)塘口,约466万平方米采矿区进行复绿治理,预计投入资金2.87亿元。通过治理,可新增绿化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约150万平方米。  

  整治工程将如何进行,又将为港城带来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  

   科学治矿提上议事日程  

  矿山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生态和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问题。许多废弃的矿山暴露在城市中成为一个个“伤疤”。近年来,国土部门开始重视对各地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2009年底,国土部门印发相关文件,严格规定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之前,应根据已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治理方案,也就是说“边开发边保护”。  

  为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我市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积极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引导矿山企业主动投入。与此同时,加大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国土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整治原则,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先后开展了海州区刘志洲山塌陷地质灾害治理、云台乡西山地质环境治理、板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云林场一分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东疏港高速西侧边坡地质灾害整治工程、黄草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江庄北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夕阳红生态园项目废弃宕口边坡整治工程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截至11月底,已经完成约80万平方米废弃面积治理,绿化20万平方米。  

  废弃塘口“复绿”工程启动  

  根据《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在2020年前市区需投入资金约2.8亿元,完成27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按照废弃塘口对城市景观和居民的影响程度,将市风景名胜区、重要高等级公路沿线和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需要治理的废弃塘口划分为8个重要区段。”市国土局地矿处负责人说,而为了进一步细化实施步骤,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国土部门编制了《连云港市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将治理时间点提前到了2015年底,这也标志着我市市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记者了解到,治理方案中提到的8个重要区段包括新浦区环凤凰山段、海州区环刘志洲山废弃塘口段、海州区园林—刘顶段、开发区江庄—云门寺段、连云区老君堂—黄崖段、连云区板桥东山段、云台山景区南云台林场—云台西山段、云台山景区西山—丹霞段。“我们根据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服务功能不同,对27个废弃塘口制定不同的修复模式、方法及手段。”地质部门专家表示,在山区林场或者荒山进行的采矿活动,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往往更注重生态修复,像花果山乡飞泉狼窝采石厂关闭塘口将采取削坡降坡、生态环境重建的治理方式,恢复林地;而平原地区进行的开采,由于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迫切需求,修复的方向以复垦土地为主,例如云台西山头道涧二道涧关闭塘口,这里废弃地面积达29万平方米,治理时将采取坡面治理和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方式,进行废弃地开发。  

  矿山修复难度几何  

  “废弃矿山修复好处很多,不仅可新增绿地,还可增加建设用地。然而,治理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像资金缺口、重数量轻质量的治理传统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等。”对于矿山修复工程,业内人士充满担忧,实施方案不仅要明确责任主体,严禁将整治任务落实到乡一级政府(街办),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类费用,还应联合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方案,为矿区修复的资金来源、确定更好的治理方案而共同努力。  

  据了解,矿山修复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家投资修复资金。其中国家投资修复资金来源包括各类保证金、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我们可以通过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国土局地质处一位负责人说,今年省内就有南京和镇江两项治理工程争取到国家示范项目资金逾2亿元。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修复项目完成后,出让部分收益补偿项目实施主体。武汉市蔡甸区就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操作,吸引社会资金治理废弃矿山。中标企业支付一定资金后按期开采完石材,政府部门利用这笔资金不仅治理了57处废弃矿山,还“抠”出了3000多亩土地,形成了一个新型工业基地。记者了解到,我市27处修复工程中,有4处修复后可产生2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用地,这些地区除了形成旅游配套项目外,也可参考蔡甸区的经验,以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治理。  

  有关专家表示,生态保护必须从源头抓起。边破坏边治理,甚至破坏后再治理的方式,并不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建设美丽港城,需要从源头制止破坏,创新绿色开采理念,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由矿山企业进行100%修复,严格规定企业采用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不断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