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废旧电池何去何从
作者:裘小桦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6 8:50: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终于在深圳,看到了废旧电池的一种好去处———被贵重金属企业回收利用,并以不菲的身价激活市场的某种商机。《深圳商报》告诉我们,现在废旧电池可以卖钱了,如果全部是锂电池,每吨可以卖到3万元;如果是镍电池,每吨可卖2万多元;普通碱性电池价值比较低,每吨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 如此不厌其烦地重复别人的报道,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重新认识废旧电池的用途。

  在杭州,正有300多吨废旧电池囤积着不知该如何处理,还不算当下消费者手头随意丢弃和无处可丢的废旧电池。

  2003年之前,杭州市的废旧电池回收还是颇见社会成效的。作为国家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试点企业,杭州“大地环保”公司在全市设置了2000多个废旧电池回收桶。当时的回收规则是,对社区和中小学进行免费回收,而对机关企事业,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大概是每公斤6元。这笔费用是拿来进行回收处理用的,同时,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

  “大地”环保公司的这一活动,且不说回收的效果,单单对民众的环保意识,就是一次极有效的促进。几年下来,使许多人手里拿着废旧电池不敢轻易丢弃。

  而令废旧电池真正成为“废物”的,是前几年有专家学者发现,目前我国的电池生产均已达到产业政策标准,也就是说,含汞量已经不高,可当做生活垃圾处理。如果收集在一起,反而会造成局部区域的污染;并且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废旧电池造成严重污染的报道和科研资料,有关电池污染环境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此后,杭州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作罢,收回的上百吨废旧电池也就置于仓库“睡大觉”,而环保公司为此赔了本。仅出于“公司形象、社会效益,以及杭城中小学环保教育的需要,现在还在坚持回收。”这绝不是杭州的尴尬———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回收的20吨废电池,成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烫手山芋”;河南新乡一50岁妇女是卖电池的,出于环保意识,收集的50吨废电池,最终成为自家的“常住客”;广西桂林一桶装水生产企业搞公益活动:用30个旧电池换一桶水,2天回收800公斤废电池,结果耗资一万多元,被环保部门授予一面锦旗后,叫停……

  且不去争论废电池究竟有没有污染,仅仅就全国已经收回到的成千上万吨废旧电池,我们就该为深圳的做法鼓掌。这种做法起码是坚持了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在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的时候,靠科技创新意识,走市场化道路,完善废旧电池的回收体系,让囤积的“废物”有一个合理的去处,既提升了其价值,变废为宝,又符合节约型社会,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这可能对所有废电池回收物流网络的人来说,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本报评论员裘小桦 杭州日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