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胶河湿地打造东部生态中轴线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5 10:00: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1月23日,记者从高密市环保局获悉,“2012高密科学发展十项成就”经过一个多月的推选、征集、整理、归纳于日前揭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北胶新河综合治理、胶河湿地等项目开工建设,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核查”入选,生态建设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肯定。高密市从沈阳引进先进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既治理水体污染,又美化河岸环境。目前,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1万吨,实现区域污水处理全覆盖。

  潜流湿地是北胶新河一大“功臣”

  北胶新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完工得到市民的关注,通过引进现代生物技术净化水质,流淌多年的“龙须沟”如今变成了风景优美的北胶新河湿地公园。北胶新河潜流湿地每天对第二污水处理厂排放的10万吨一级A类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成为打造集自然生态、节能环保、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北胶新河的一大“功臣”。

  北胶新河仁河闸到莳二桥一段,2公里多长的河道岸堤上,分布着一个个像池子一样的装置,里面栽满了水生植物。据了解,这是高密市建设部门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施工打造的潜流湿地,是北胶新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关键部分,功能是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既治理水体污染,又美化两岸环境。这些单元池里的填充物大有讲究:池子最底下一层是大鹅卵石,大鹅卵石上面铺上了较小的鹅卵石,再往上一层是细沙,细沙顶上是土壤层,并在土壤层上面栽植水生植物。

  据了解,潜流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可不是本地的普通品种,是经过培育的,在这种污水里面能生存,并能适应这种环境。记者发现,在单元池一侧有3个像水管一样的装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套菌群装置,也代表着另一种水质净化手段,经过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假设达不到出水水质要求的话,就从这根管向里投放生物菌种,利用生物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处理,它实际上起个双保险的作用。”

  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高密市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建六处镇街污水处理厂,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1万吨,实现区域污水处理全覆盖。新建四处小型垃圾填埋场,购置了68个移动式垃圾中转站、142辆垃圾清运车、10188个垃圾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惠及905个村庄、83万人。完成北胶新河潜流湿地工程建设,潍石桥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好于省控目标要求,实施胶河综合治理,建设胶河湿地,打造东部新城生态中轴线。

  通过省级生态市核查

  完成了三污一期工程、二污2.5万吨/日提标工程、兴隆毛巾400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孚日集团北厂污水深度处理工程、18家养殖场沼气工程、银鹰热电旁路拆除等减排工程,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以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治理、扬尘控制为重点,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比2011年降低5%以上。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4起,停止生产18家,限期改正违法行为41起,处结各类信访案件440件。经山东省生态市建设核查组现场核查,同意通过省级生态市核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