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兰州治污重现蓝天 有决心 有措施 有力度
作者:林治波 银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3 10:04: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兰州,是全国出了名的重污染城市。

  像往年一样离开兰州去成都过冬的王大妈,最近返回兰州过年。回到家中一看,往年厚厚的灰尘不见了,老人还以为是儿女打扫了屋子,后来才知晓,是兰州的空气干净了。老人从新闻里得知,2013年1月1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兰州市在全国47个环境重点中心城市中平均污染指数排名第28位,在全国113个重点考核城市中平均污染指数排名74位。

  28位、74位,这两个并不靠前的名次,对于兰州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兰州已不在全国污染最重的十大城市之列,由此摘掉了“污染最重城市”的帽子。

  结果令人欣喜,过程谈何容易?

  客观地说,兰州污染严重,并非兰州的污染源比别的城市多,而是兰州地势使然。处于两山夹一河狭长盆地之中的兰州,山脉屏障,冬季无风,烟尘集聚于城市上空无法扩散,被市民们无奈地称为“锅盖下的城市”。一年一度的“元旦环城赛”,则被市民们戏称为“吸尘跑”。

  空气污染,成了兰州久治不愈的痼疾,成了这座黄河名城的难言之苦、切肤之痛。

  “纯色的衣物都不能在室外晾晒,会沾染上一些不知名的脏东西。”兰州市七里河区市民陈彦丽说。

  “冬天在兰州最好不要感冒,因为大气污染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要是感冒了非常难好。”兰州安宁区学生昌盛杰写道。

  “你可以不吃问题食品,但是你无法选择空气;你可以选择不出门,但你无法选择不呼吸……”兰州市民何军在微博上说。

  面对期待与呼声,能否彻底改变兰州空气污染的状况?很多人信心不足,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了兰州空气状况不可能根本好转。

  然而,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不这样看,上任伊始他就要求兰州市坚决治理空气污染。他说:“要做大做强做美兰州,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兰州、幸福兰州。”“说一千道一万,一要把经济搞上去,二要把污染治理好。一靠决心,二靠力度。”

  在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市长袁占亭指挥下,一场决心坚定、力度空前的治理空气污染攻坚战打响了。

  系列举措强力出台

  治理空气污染,首先要找到污染源。

  经过反复排查,兰州确认了五大污染源:自西向东主要包括西固热电、兰州石化、范坪热电、兰州热电、榆中钢厂。此外,导致污染的因素,还包括大量工业企业、供热站、家用煤炉和汽车尾气的违规排放。

  第一个治污举措出人意料——撤换治污不力的环保局长,任命副局长闫子江为局长。新局长临危受命,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迅速出台一系列治污措施:

  ——派遣环保人员对重点污染源实施24小时驻厂监察和监控平台在线监测;

  ——对大型电厂实行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的“三限”措施;

  ——政府补助200万元,从源头控制重点企业煤质,劣质煤不准进入兰州;

  ——对176家工业污染源实行冬季停产措施;

  ——启动56家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工作;

  ——拆除废毁了黄羊头地区的30家砖瓦生产企业;

  ——淘汰34家企业落后产能;

  ——督促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加紧300万吨催化烟气脱硫等8个重大治污工程建设;

  ——设置15个卡口,对限行车辆进行劝返,对尾气超标车辆进行限期治理;

  ——加强煤炭市场监管,严管重罚销售有烟煤和劣质煤炭行为,对各类市场燃煤采取“集中点火、分散取火”方式,对低收入家庭发放燃煤补贴帮助其购置优质煤……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出台有力举措,只有群众参与才能全面落实举措。兰州市为此成立了空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一年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28次专题会议,“冬防”期间更是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考核,工作的发条拧得紧紧的。

  市委还决定组织部和纪检委参与督查,组成两个督察组,进行明察暗访,对部分干部采取工作岗位调整、诫勉谈话等形式的问责,推进了治污责任的落实。有人诙谐地说:“给帽子的和摘帽子的都来了,这次上面的决心大呀!”

  如何发动和组织群众,也是一门学问。兰州的做法是,将城关区的网格化管理法引入大气治理,具体做法是辖区按标准划分为32块网格,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块网格由一名网格长、4名网格员组成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小组,网格长由该网格所属社区选派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由楼院长、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相关单位代表分别担任。各网格工作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的日常监测工作。同时在街道设置了环保专干和数字化监控指挥平台,利用“数字城关”探头,对辖区各网格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景监控。一经发现区域内有燃烧有烟煤、焚烧秸秆垃圾、煤堆灰堆无遮盖措施等现象,即由网格长、环保专干通知街道综合执法队到现场进行处置。

  领导重视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监控结合起来,使扬尘和燃煤两大低空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

  煤锅炉改烧天然气

  兰州空气污染的基本来源是煤炭,要想根治空气污染,就必须改用清洁能源,为此兰州市决定对供热企业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煤改气工程。

  问题是,对一个供热企业而言,煤改气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更多,许多供热企业没有这个能力。兰州市决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就业支持,分门别类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供热单位进行差额资金补助,以政府补助拉动社会投资推进全市燃煤锅炉治理改造工作。  

  据悉,2012年全年兰州市累计筹集9.92亿元用于供热(气)管网建设、燃煤锅炉改造及污染企业关闭工作,完成燃煤锅炉治理改造363台3064蒸吨,是前5年治理改造数量的总和,近50%的燃煤锅炉被“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煤改气”所替代,共减少燃煤消耗120万吨,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1.98万吨。

  “以前我们周围全是煤堆,粉尘污染相当大。煤改气之后,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兰州市小北站供热站王经理告诉记者,“原来燃煤锅炉的供暖价格是每平方米5元,而天然气的供暖价格是每平方米4块2,便宜又没有污染。市民还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温度,大家很支持。”

  兰州上空“锅盖”不见了

  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效,从数据上得到印证:2012年兰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比2011年增加28天。特别是污染最严重的冬至前后40天里,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3.42,较去年同期(4.2)下降了18.57%。

  市民的感受与数据的变化相一致。“今年冬天阴霾天气没原来严重了,雨雪天气明显多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建材公司王丽萍说。兰州市城关区市民宋馨则说,“今年冬天,‘锅盖’不见了,白天还能看到城市两旁的山脉,感到很清新”。而博友赵俊6651更是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命名为“好不容易看到兰州的蓝天白云”。如今,在兰州著名的景点中山桥旁,身依俊挺白塔山、头顶蔚蓝天空合影留念的游人又多了起来。

  “现在我们取得的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是靠管出来的,什么时候管不管都一样了,那才是真正的环保自觉。” 袁占亭说。

  虞海燕的感想是:“治理空气污染这件事,增强了我的信心。都说很难,似乎没有办法了,但经过努力,不是取得了成效吗?治理交通堵塞、发展新区等工作也很难,但我们有信心像治理空气污染一样取得进展!”

  革命尚未成功,兰州继续努力。2013年,兰州市将通过地方性立法出台严于国家的企业排放标准,实施重大治污减排项目,争取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即293天),成为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