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绵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倡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 |
作者:刘鑫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21 13:43: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绵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坚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同时,树立“生态打底”理念,加快灾区生态功能恢复,于2012年成功跻身省级森林城市行列。如今,随着生态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天蓝、地绿、人和谐的景象正在形成。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加强节能降耗,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摘自《报告》 如何在城市经济加快发展中,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建设好“美丽绵阳”? 市经信委主任毛一兵认为,要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低碳技术,鼓励高能耗企业申报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促进能源梯级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同时,企业应该把更多的财力、技术、人力投入到环保产业建设中去。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市环保局局长李作虎直言,“要加强环境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限制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并通过严格总量控制,逐步淘汰一批不具有能源资源利用优势、产业附加值较低的相对落后产能。” 市住建局局长郑志恒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绵阳城区截污管网建设力度,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与此同时,加快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沿岸较大集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对涪江、安昌江源头严禁再进行水电开发和发展存在潜在性污染的资源型企业,用最严格的环境制度,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树立“生态打底”理念,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加快建设生态小康新村,注重依山就势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摘自《报告》 随着城市的扩容、人口和车辆的增多,汽车尾气排放、市民生活垃圾排放,已成环境公害。因此,引导公众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迫在眉睫。 科创区党工委书记柳江认为,应该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倡树低碳消费观,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涪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廖凯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集中成片、产村相融,全力打造新农村示范片,着力构建生态观光休闲走廊,为建设‘美丽绵阳’添砖加瓦。”“更换公交车、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这些都为我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市交通局局长段扬说。 加快灾区生态功能恢复 推进中小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和防洪治理,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灾区生态功能稳步恢复和提高。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摘自《报告》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 市林业局局长陈明世说:“我们要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多植树多造林,努力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保护绵阳生物的多样性,力争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律师林军认为:“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环境损害者掏出足额的真金白银,一方面有助于真实体现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内化企业的环境成本,从而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 市环保局宣传科科长冯玉玲说:“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巡查和监管,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要坚决予以曝光,坚持依法严肃查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