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提高“生态含金量”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烟台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4 18:25: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放眼烟台,不少重点工程项目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生态”的烙印。在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天平前,烟台早已做出慎重的选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正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抓落实、出实招,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烟台”。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一场生态文明建设大潮正在烟台大地掀起。

  书写生态文明,烟台又将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在3月12日召开的全市“工作落实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江汀提出,“发掘山海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突破。”

  昨天上午,莱山区烟台植物园建设现场,近百名工人和数台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土地的清表、塑形工作。“植物园占地面积约3000余亩,总投资约12亿元,预计明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负责人纪振山告诉记者,作为莱山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公益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烟台的后花园”,是城市重要的游憩中心与生态屏障。

  高效实施“铁腕”减排制度

  谋取新突破,干是硬道理。

  21日上午,在国电蓬莱发电厂,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1号、2号机组低氮燃烧改造项目正稳定运行。“低氮燃烧改造完成后,两台机组综合脱硝效率达到50%,每年可以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5000多吨。”蓬莱市环保局副局长闫庆松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实施2号机组炉外脱硝设施建设,届时,机组综合脱硝效率将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得到最大限度削减。

  国电蓬莱发电厂脱硝工程,就像是一滴水,折射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抢抓实干大潮的精彩。

  在我市日前下发的《2013年度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中,对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提出目标———全市化学需氧量下降3.5%、氨氮下降3.8%、二氧化硫下降1%、氮氧化物与上年持平。

  推进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被放在首位。面对新挑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要完成减排硬指标,必须实行‘铁腕’制度,落后产能一律淘汰。”市环保局局长姜青山一语中的。

  污染物减排,先拿重点工程“开刀”。今年,全市将重点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工程以及火电、水泥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国电蓬莱、山东百年电力、龙口东海热电、冀东水泥、华电莱州电厂炉外脱硝工程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发挥减排效益。

  污染总量控制成为减排的另一重要途径。姜青山告诉记者,全市将按照“控新增、调结构”的思路,严格各类建设项目的污染总量审批,通过“上大压小”加快燃煤电厂老机组、小机组的关停,基本淘汰完立窑水泥生产线。

  对公众而言,生态环境如何,最直观的判断还是空气是否清新,水资源是否纯净。

  昨天上午,走进市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王晓军正盯着大屏幕上的空气质量监测点,并不时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现在市区的11处监测点,基本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王晓军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查处。

  加强对空气质量监控,是实施“铁腕”减排的又一个重要措施。下一步,全市将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建筑施工扬尘、裸露地面扬尘、道路运输扬尘等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黄、绿)标志化管理,年内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率达到80%以上,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