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京过去10年全市总降尘量呈下降态势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5 10:26: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通讯员 褚方樵


  江苏省南京市10年来降尘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去年每平方公里每月8吨的降尘量达近10年来历史最低值,较2002年下降了3吨。这些数据究竟是怎么得出的?记者日前随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鼓楼区草场门的一处降尘监测点进行探访。


  每月统计一次 定期更换溶液


  草场门监测点位于一栋约8米高的两层小楼楼顶,一楼的铁栅栏门平时都上着锁。顺着只容一人通过的简易铁楼梯爬到房顶,只见房顶上有两个焊接的铁架子,每个铁架子上都放着一个白色的塑料桶。塑料桶底部直径大约15厘米,高约40厘米,里面盛有透明的液体。塑料桶上贴着白纸,上面写着“草场门对比点”几个字。


  中心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两个塑料桶是集尘桶,也就是降尘缸。降尘的测量重点在于收集,因为一点鸟粪、一块泥巴都能极大地改变最终测量结果。据了解,降尘采集采用湿法采样,加入桶底的乙二醇水溶液,平时可以防止集尘桶内生长青苔,冬天还能防止结冰,最大限度减小监测结果的误差。


  工作人员介绍说,通常集尘桶一个月收集一次,但工作人员会经常来查看,添补乙二醇水溶液,除去掉落在桶内的树枝、树叶、鸟类粪便等。“夏季高温天气蒸发快,添加乙二醇水溶液次数较多。如果遇上暴雨、大雪天气,也要及时更换桶内的溶液,防止溶液漫出来。”


  加热烘干再称重 无尘环境中操作


  怎么计算降尘量呢?工作人员介绍说,每个月收集集尘桶的时候,他们会将塑料桶连同溶液一起带回实验室,用专门的加热锅进行加热,让桶内的乙二醇水溶液全部蒸发,然后收集桶壁和桶底的尘粒,再将这些尘粒烘干,最后称重,得出的重量就是这个集尘桶单月收集的降尘量。


  “集尘桶的规格是统一的,可以通过桶内的降尘量换算出每平方公里每月的降尘量。”工作人员说,为让数据更精确,每个监测点都会设置两个集尘桶,一般情况下两个桶测得的数据会有细微差别,最后取两个集尘桶测得数据的平均值。倘若两边数据相差过大,就可知监测过程受到了外界影响。


  这套程序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要求非常高。记者在实验室看到,每个集尘桶都有一个对应的电磁炉等辅助仪器。100毫升溶液全部蒸发至少要加热3小时,待其自然冷却,烘干又需要3小时,全部过程都必须在无尘环境下操作。在加热过程中也要特别小心,要不断搅拌溶液,让溶液的尘粒附着在桶壁上,但又不能溅出。


  点位增至八十多个 覆盖国家级开发区


  记者从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南京将新增近30个降尘监测点,总数将由过去的54个增至80多个。此次调整后,除了南京市13个区各有5个降尘监测点外,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也首次设立了降尘监测点。目前这80多个点位已经基本设置到位,最快4月就可以依据新点位开展监测。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喻义勇称,按国家规范要求,收集降尘的降尘缸离地面高度设置在5米~12米。此外,为准确反映南京全市的平均降尘状况,各降尘监测点位之间直线距离不能小于3公里,且监测点位一旦确定后3年内不得变动。


  和全国其他城市比起来,南京对降尘的重视可谓先人一步。喻义勇介绍说,降尘监测在南京已经开展了30年,是目前南京数据最为完备的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之一。南京市扬尘管理办公室更是将降尘量作为考核区县一年成绩的重要指标。

  喻义勇现场给记者调看了过去10年南京城区降尘监测和草场门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变化图。图表显示,过去10年,南京城总的降尘量呈现下降态势。


  据专家介绍,降尘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城市建设中产生的,二是沙尘暴等天气变化造成的。强化降尘监测,能够发现哪些区域降尘在增多,这对市政府及各区县及时做好工地扬尘管控很有帮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