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
作者:徐海星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7 8:42:5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徐海星 通讯员黄少江、成广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余泥、余渣,这些被称为建筑废弃物的垃圾是如何被处置的?市城管委介绍,建筑废弃物主要通过运输到消纳场、建设工地回填以及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成砖等方式处理。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占总排放量的2%左右,可提升空间很大

  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平整、修缮、拆除、清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主要包括渣土、余泥、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

  近年来,广州市平均每年产生约2000万立方米的建筑废弃物,2012年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约2300万立方米。建筑废弃物消纳的主要途径:一是运输到广州现有的11个消纳场进行处置,约1200万立方米,占总排放量52%左右;二是通过建设工地回填,约250万立方米,占总排放量11%左右;三是通过陆路或水上运往外地消纳,约800万立方米,占总排放量35%左右;四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成砖,约50万立方米,占总排放量2%左右。市城管委强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提升的空间很大,广州潜力巨大,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15年前争取房屋拆卸类的资源化利用量达到总量的70%左右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属地管理、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采取4大举措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利用工作。

  一是以消纳场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深入周边已关闭的十余个废弃石矿场、6个水运中转码头和2个砖厂进行实地调研,摸清了全市建筑垃圾排放和受纳的状况、趋势以及各区建设受纳场的现实需求和可行性。为解决消纳难题,已经建成了黄埔区将军山、海珠区磨碟沙、萝岗区禾丰村、花都区长岗村和红峰村等临时消纳场,还有部分临时消纳场已进入报批阶段。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运营”的原则,依托消纳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二是确定思路,协助相关企业推动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学习国内其他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先进经验,明确了大力推动资源化利用工作的任务和思路,组织资源化利用企业、运输单位、用地业主召开见面会,为相关企业牵线搭桥。目前已帮助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通过地方立法,大力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已于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管理条例分别从政府扶持、企业责任的各个方面作了相应规定,为解决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是着眼可持续发展,长远规划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2012年,制定了《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全市规划10~12个消纳点,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以解决建厂用地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并依托消纳点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生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争取在2015年前房屋拆卸类的资源化利用量达到总量的70%左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