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华南矿区鱼类重金属污染或危及人体健康
作者:庄萍(ann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7 14:05:57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随着采矿、冶炼、化工、电镀、电子、制革等行业的发展,以及民用固体废弃物不合理填埋和堆放,重金属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及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使得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重金属污染物难以治理,它们在水体中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难降解性,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对水体、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并可通过食物链而在水产品体内累积,最终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水体和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研究组庄萍博士调查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矾洞村不同地点3个养鱼池塘的水、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分析测试了6种常食用养殖鱼体内4种组织器官中铅、镉、锌、铜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探索矿产开发对当地水体及鱼类的污染并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所调查的鱼类包括草鱼、鲢鱼、武昌鱼、大头鱼、鲫鱼、鲤鱼。结果表明,鱼的不同组织器官积累重金属的能力有所差异。与其他鱼相比,鲫鱼的小肠能吸收积累大量的铅、镉、锌、铜。在所调查的鱼类中有61%样品的食用肉中铅含量,超出了国家和国际粮农组织规定的最大允许值;有28%的草鱼和鲫鱼样品的肉中镉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允许值。鱼类的肝脏是积累重金属的最主要器官,如鲢鱼的肝脏能积累铜超过1000ppm。通过典型判别分析(canonical functions analysis)发现,鱼各组织器官积累重金属的能力是因鱼的不同种类而异的。应用美国EPA的目标危险系数法得出,矿区周边居民如长期食用本地养殖的鱼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

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近期发表在环境学国际期刊上,分别是: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Zhuang et al., 2013, DOI: 10.1007/s11356-013-1606-0)和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Zhuang et al., 2013)。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0871221)的资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