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多地组织海葬活动倡导生态文明殡葬 |
作者:崔静 卫敏丽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5 15:49: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崔静、卫敏丽)没有纸钱香烛,没有鞭炮鼓乐,只有鲜花、泪水伴随逝者骨灰缓缓撒入大海。天津市民倪女士手捧母亲的骨灰,眼噙热泪:“妈妈生前特别喜欢大海,去世后不留骨灰,是她的遗愿。只要心里有,比啥都强。” 海风卷着浪花,痛悼亲人离去;鲜花伴着骨灰,落入无垠大海。3月31日,正值清明前夕,由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举办的“海之眠”第188次骨灰撒海活动在渤海指定海域举行,138位家属乘船亲自护送62具亲人骨灰撒向大海。 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范宝安一家也积极响应这一生态、节地、经济的殡葬方式。在简短的家庭会议后,他们决定将已存放多年的奶奶的骨灰撒向大海。 “骨灰撒海让先人回归大自然。以后想奶奶了,就来看看海。”仪式完毕坐回船舱,范宝安的眼神一直凝望着远处的海面,若有所思。 记者了解到,根据民政部“有条件的沿海城市都要举办骨灰撒海活动”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在上海、广州、福州、青岛等地都组织了海葬活动,宁波、济南等地也在今年首次举办集体海葬仪式。 近年来,为了鼓励公众参与海葬活动,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绍兴市等地纷纷出台奖励政策,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选择海葬的家属给予数额不等的补贴。 在政府的持续推动下,海葬这种生态殡葬形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百姓认可。天津市自1990年率先开展海葬以来,已撒放骨灰逾万具。从初始期每年向大海撒放骨灰200余具,到现在每年撒放骨灰800余具,在天津参与海葬的人数逐年递增,并扩展到京冀鲁豫、陕甘晋皖等十余个省区市。 “20年前,骨灰撒海了,家属不敢对外说,现在这些家属可以很大方地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这是理念上的转变。”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经理郑继雄说。 据介绍,上海自1991年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以来,已举行骨灰撒海210次,共计有2.5万余名先人的骨灰撒向大海。按每个墓穴1平方米、消耗石材0.125立方米计算,可节约土地近40亩,减少石材消耗约3000立方米。 郑继雄说,作为一种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的生态节地葬法,海葬是一种全新的“入土为安”,实现了全新的回归自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