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海生态葬年均节地3万平方米
作者:谈燕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6 9:56:0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清明前夕,“70后”李魏为去年过世的父亲选择了公益节地葬,让他入土为安,“生前要厚养,身后高价购买墓地,不仅浪费钱,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在上海,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地葬、生态葬。目前,本市各大公墓的传统葬式中,80%为小于1平方米的小型墓,“零占地”的海葬达到1.5%。据初步估算,每年可节约土地3万平方米左右。
  
  在海港陵园的公益节地生态葬墓区,看不到单独的墓碑,只有青草、绿树,这里采用的是“无碑深埋”的形式,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层级深埋,所有入葬者的姓名统一篆刻在纪念墙上,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节地生态墓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约35亩,可安置10万穴。
  
  福寿园副总经理伊华认为,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取决于“人生态度”,而非“经济能力”。
  
  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介绍,上海从2006年开始率先探索墓地小型化(低于1平方米),用节约土地的方式增加公墓的使用年限。此前,1991年起推出海葬,目前每年约有2000具骨灰以这种方式撒入大海。近年来,又推出了收费880元、占地0.04平方米的生态葬。目前,倡导生态葬的“普爱苑”在本市有公墓的9个区县全覆盖,全市50%以上的墓园有生态葬葬式。王宏阶认为,生态葬式是骨灰最终的处理方式,骨灰坛降解,骨灰融入大地,逝者回归自然,也实现了土地的循环利用。
  
  目前,本市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根据市民政局最新统计,已用去5500亩,剩下2000亩左右。王宏阶认为,在继续挖掘潜力的同时,制定节地葬鼓励方案,引导更多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生态葬。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