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省青岛市世园会山体恢复使用生态新技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5 9:21: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这里‘披’的是一层混凝土,可上面可以生草长树。”昨日(22日),山东青岛世园会技术人员指着科学园附近一处已“钻”出绿草的山坡推介说,“过去,这个山坡山石裸露的,经过处理后开冒绿芽了。”
“‘自然创造’‘科技创新’是青岛世园会的办园理念之一,因此,我们锁定使用生态恢复技术——植生混凝土、生物堆袋、高次团粒技术。”2014青岛世园执委会工程负责人李志鹏介绍说,山体护坡种植草皮容易水土流失,覆盖上混凝土水泥又显得光秃秃,世园会采用的生态恢复技术攻克了这些难题。 据了解,生物堆袋、植生混凝土、高次团粒技术是结合环境问题,协调生态环境,降低环境负荷,保存及提高环境景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在高强护堤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多孔性和良好的透气、透水性,能实现植物在其中的生长,起到改善景观和完善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青岛世园会根据不同的护坡地形选择技术,坡度不陡的使用生物堆袋技术,较陡的且有风化裂隙的就用高次团粒技术进行喷薄,几乎接近90度的风化岩壁则采用植生混凝土技术。 在施工现场,工程人员圈出科学院附近的一片经过生态恢复技术的护坡详细讲解说,“高次团粒技术和植生混凝土技术有相似性,就是在风化的岩石上打上铆杆、挂上铁丝网,然后高压喷薄泥浆,这些泥浆由粗骨料、水泥、水和添加剂以及植物种子进行适当的调整配比后组成,大约喷成8厘米的厚度。这些喷薄的混凝土有微小的孔,呈米花糖状,存在非常多的单独或连续的空隙,透气性好。雨后,亚乔木、灌木和草的种子就在混凝土里生根发芽,长大后就像黑松一样将根扎在了护坡上,可达到绿化和巩固护坡‘和谐共存’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