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山东建设环湖沿海沿河大生态带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齐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4 8:45: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往往是一对矛盾,在能源和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这一矛盾越发凸显。近年来,山东在环湖沿海沿河建设大生态带,沿生态带培育新兴产业带,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些天,天气越来越暖和,南四湖沿线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也陆续展开。仅微山县就投放了2000多万尾鳙鱼、鲤鱼等鱼苗。微山县渔管委主任刘剑说,(这些品种)非常符合微山湖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微山湖的水质具有净化作用。

  南四湖关系着整个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为改善湖区生态,山东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连续9年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同时引导渔民调整养殖方式和结构。

  济宁市渔业局局长申万民说,去年整个济宁市的养殖和捕捞产量将近40万吨,能够从湖里带走氮是将近9000吨,磷400多吨,碳是3万多吨,真正起到以鱼养水、以鱼控水、以鱼净水的作用。

  湖内转变养殖方式,湖外调整产业结构。几年前,山东出台严于国家标准6到7倍的南水北调排污标准,沿线一些企业被淘汰关停,而更多的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从事煤炭加工20多年的霞光集团,就转型用废旧木材和塑料生产环保家具。山东霞光集团董事长张月霞说,达到两个100%,一个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永远都是循环使用的,零排放,第二个就是100%我们所销售的产品都是循环使用,以旧换新。

  污染项目让位,环保项目进驻,生态倒逼之下,产业蜕变新生,目前,环南四湖生态带正孕育出新兴产业带。与南四湖相比,威海南海新区是在盐碱荒滩上兴起的海洋新区,从河道整治到植树造林、从污水处理厂到风光能互补型路灯,开发建设6年来,南海新区基础设施投入达70多亿元,其中六成多是“绿色投入”,对绿色产业这里也一路绿灯。韩国现代重工的风电项目,就是由于项目本身的环保特质,才落户这里。

  威海南海新区管委办副主任王年刚说,我们围绕韩国现代重工的主导产品风力发电机,多方招商引资,引进了大唐风电,共同投资建设风电项目。

  以现代重工、大唐风电两个世界500强为龙头,龙江重工、龙海重工等项目迅速聚集,初步形成了海洋新能源产业链。目前,南海新区已引进过亿元项目90多个,全部为绿色环保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占72%。

  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斌说,他们引进的这些项目,没有毁掉一棵松树,没有破坏一米沙滩,没有牺牲一寸湿地,在保护和打造好南海新区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产业走向深蓝。

  以“绿”为底色、绘就蓝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带正在文登的南部海岸线崛起,并融入建设中国的山东环湖沿河沿海大生态带。根据规划,这条大生态带,将以培育新兴产业、生态环保项目为主体,用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为美丽山东建设勾勒绿色的画框。(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冯磊 李振利 陈琛 孙国栋 济宁台 威海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