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多次组织增殖放流改善黄河生态 内蒙古段4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11 10:42: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流经九个省区的中国“母亲河”黄河近日迎来了700多万“新客人”——适宜生活在黄河里的各种鱼苗。沿黄流域的各地渔业部门通过组织增殖放流活动,补充和恢复黄河水域里的鱼类资源。

  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与巴彦淖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段的黄河新增了100万尾黄河鲤苗种,这也是2013年黄河内蒙古段实施的第四次增殖放流活动。

  6月初,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已分别举办了增殖放流活动,共补充鱼种610余万尾,包括黄河鲤、草鱼、花白鲢等“黄河土著”鱼种。

  内蒙古农牧业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增殖放流活动在内蒙古已连续举办8年。除黄河流域,内蒙古渔政部门还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呼伦湖、达里湖和尼尔基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过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苗种逾19亿尾。

  今年早些时候,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已于3月底在黄河化隆、贵德段干流及湿地陆续放流规格8厘米以上花斑裸鲤鱼苗80万尾。5月,宁夏也向黄河灵武段及其附属湖泊水域放流黄河鲤、鲢鱼、草鱼等240万尾。

  据专家介绍,黄河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对补充和恢复黄河水域鱼类种质资源,推动黄河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黄河渔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率先在黄渤海开展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随后这一活动开始在沿海和内陆水域持续开展,在修复水域生态、养护生物资源和增加渔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中国不少地区的增殖放流活动已发展演变成“放鱼节”。扬州、苏州、济南等地通过举办“放鱼节”,发起认捐鱼苗活动,呼吁人们共同参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