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海三年跨越绿色崛起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13 8:28:5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北海6月12日电 (记者王明浩、庞革平、谢振华)产业“补好课”,生态“不丢分”。三年跨越赶超,北海绿色崛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4年翻了一番多!在经济迎头赶上的同时,北海碧海蓝天依旧,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赢得“氧吧城市”的美名。

  北海地处北部湾畔,曾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然而,潮起潮落,产业发展始终是北海的“短板”。2010年初,市里作出“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战略部署,明确将石化产业作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临港产业项目。

  谋定后动。北海三年阔步追赶,产业“补课”交出喜人答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4年增长5.6倍,去年达500亿元。“北部湾硅谷梦”渐行渐近;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的投产,圆了北海人多年的“大石化梦”;在其不远处,诚德新材料项目取得突破,产量跃入国内前八。

  在三大产业拉动下,三年跨越“收官”的2012年,北海GDP突破600亿元,财政收入比2008年翻两番、超过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对发展,北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经济后进生”,北海始终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坚守。市委书记王小东直言:“发展搞不上去,无法交代;把环境破坏了,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在跨越追赶过程中,北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捡到篮里就是菜”。对工业项目,坚决抬高门槛,挡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业内是否认可、资金是否充裕、环保是否到位,成为招商引资的“硬杠杠”。

  排污池里竟能养金鱼。这是记者在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厂区看到的场景。生产技术部科长陈彧介绍,公司对污水排放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后90%以上回收循环使用,排放的处理污水达到一类水质。3年来,该项目环保投入达5.6亿元,接近生产装置区投资的10%。市长周家斌说,北海向“三高”亮剑,严格划定禁用燃煤和重油的禁燃区,在全区率先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3年来,北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大气环境、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绿色”指标领先广西。

  北海对滩涂进行治理,压缩了2万余亩虾塘,生活污水实施截流、养殖污水实现断流,并定期种植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红树林,如今,全市拥有红树林4500多公顷,比10年前增加33%。

  经济与环保齐抓,发展与生态共赢。如今,生态已成北海最具竞争力、最有吸引力的一张名片,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名列全国前茅,“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纷至沓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