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唤起全民生态意识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1 6:51: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湖泊 全国政协常委 孙 淦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政协委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共提出提案1610件。其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方面的提案482件,呼吁积极应对森林资源过度消耗、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湖泊污染严重等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一系列问题。提案委员会将此列为重点督办提案,联合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赴内蒙古、黑龙江进行了实地调研。 内蒙古、黑龙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两省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呈现退化速度明显变缓、局部地区逐步好转的态势。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历史原因以及人口增长和经济粗放发展的方式对生态的巨大压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的总体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和紧迫。调研组建议: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我国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生态用地保护红线。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和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坚持依法保护。坚定不移地执行好《草原法》,出台《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加大对破坏草原资源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快修改《森林法》,依法解决森林经营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激励机制问题。尽快制定出台湿地、湖泊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完善政策体系。像支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一样,将生态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增加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本进入生态建设领域。下决心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完善林权制度和草原承包制度。 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以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林业、草原、湿地和水利等生态工程建设。两省区强烈呼吁,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尔沁沙地治理纳入国家规划。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 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领域节能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 干 勇 流程制造业是我国工业化中的产业主体,其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52%—53%,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50%以上,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这些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大户,另一方面这些行业产量巨大,产能严重过剩,更加剧了节能减排的艰巨性。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问题突出;二是产业组织不合理、集中度低,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建议: 坚决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国家要从贷款等方面控制财政阀门,引导流程工业从原来的规模扩张转变到产品质量升级上。以能源限额标准和环保标准为准绳,按地区或省限定的能源指标和环境承载量,以更严格的环境指标,调控流程工业的地区分布。 加大行业科技研发投入,完善自主创新机制。积极配套各种节能技术措施,推广现有的成熟节能技术,提高普及率和使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实现企业能量系统优化。促进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注重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合理分配和动态平衡,从源头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充分利用经济、税收手段,严格控制初级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重化工行业的市场应以内需为主,出口也应以间接出口为主。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以征收资源税、环保税或能源税等方式提高出口关税以控制“三高一资”产品出口,理顺国内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关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行业间的生态链接。鼓励资源、能源节约和回收利用,特别要鼓励行业间与社会间的链接。建议国家支持,由协会牵头,将再生金属资源的回收、分类、处理和供应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对废弃资源回收和处理在技术开发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切实完善能源和环境监测、统计和管理体系。尽快制定主要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方法、标准;严格实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问责制;切实加强环保执法,制定奖罚分明的合理排污收费办法;将环保指标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保护好丹江口水源地 全国政协常委 张基尧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把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关键。2013年5月,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赴河南、湖北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及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视察调研,了解到河南、湖北两省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保持良好。但影响水质的问题仍然存在,如部分河流断面水质未达标、城镇污水和垃圾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很大、库区重大水污染隐患等,有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为此,视察团建议: 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水源地严格的保护措施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丹江口水源地的生态优势,可以通过绿色农业、高科技产业以及生态旅游等多种模式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水源区和受水区利益共赢。由政府协助搭建对口合作平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与用水区企业取长补短、互利合作的良性机制。用水区加大对保护区人才、智力、项目、资金等方面的转移,水源保护区则提供政策、土地、人力资源、优质生态环境及产品。在协作过程中,应结合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实际,高位谋划、顶层设计、前瞻优选、市场衔接,不断培育生态功能保护区自我造血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统筹促进环境友好产业协调发展和保护区群众持续增收。在产业布局中要考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适时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以保护区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水源区水质永续达标。 统筹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丹江口水源地,可以探索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水资源有偿使用,治污项目市场化运营等模式,通过市场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