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疆天山四年申遗画卷全景扫描
作者:霍蒙 巩亮亮  文章来源:新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2 17:30: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疆网讯(记者霍蒙 巩亮亮)“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天山这座养育着新疆儿女的美丽之山,实现了新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也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21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将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成为中国第10项世界自然遗产,第44项世界遗产。

  回首申遗之路,成功并非轻易取得。自天山申遗项目启动到成功,历时4年之久。

  亮剑补空白

  我们新疆好地方,占祖国六分之一国土,却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如英雄无名,美人遮面。填补这份空白,传播大美新疆,更好地保护新疆美景资源,是新疆各族儿女的重任,申遗渐渐提上日程。

  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始筹划新疆申遗工作。当年6月,自治区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成立。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新疆各地美景同样各有千秋,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也有“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的苍茫。将哪处风景申遗,实在是件难衡量的事情。

  天山是新疆的地理标志。“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这一系列词汇都是大美天山的风光写照。

  2009年,自治区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重点是新疆天山申遗。

  2010年9月18日~28日,相关专家受邀来疆实地考察,建议将“新疆天山”申遗提名地缩小为博格达峰区域(含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库尔德宁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拉峻草原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和托木尔峰区域(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遗产标准9作为申报主要理由,标准7作为申报次要理由。

  标准9即是全球温带干旱区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范例。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南北坡景观差异和植物多样性体现了帕米尔-天山山地生物生态演进过程。也是中亚山地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的最重要的栖息地,突出代表了这一区域由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替代的生物进化过程。标准7是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