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座城市的绿色梦想 |
作者:周祎哲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 8:07: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通讯员 周祎哲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暖,让减碳成为全球当务之急。 东方名城杭州,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赛跑中,不断给出惊喜之举。 2012年7月,钱塘江南岸,一座宛如鸟巢外形的橘红色巨型建筑横空出世,它宣告:全球首家低碳科技馆,杭州造! 作为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这个由高科技元素集成的低碳科技展示平台,像一个标本,记录了一座城市的绿色梦想,见证了一代时尚公民的诞生,传递着执政者矢志不移的追求! 杭州女孩的心灵呼唤 洪燕楠,一位11岁的小女孩,节假日期间,已经十余次独自走进杭州低碳科技馆。 坐在缓缓前行的卡通小火车里,活灵活现的3D集成画面,像灾难大片扑面而来: 山崩地裂、冰川消融、海啸地震、高楼倾覆、生命毁灭······ 小燕楠在震惊之余,感悟了什么叫“气候变暖”,懂得了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磁铁般引来一批又一批少年儿童及市民,而这正是低碳馆的魅力所在。 每一个来这里的孩子,都会动手玩玩展品,看看电影,再把他们的感悟带给家人和周边同学。于是,更多的孩子、家长和市民,加入了低碳环保大军。“低碳”,作为一个流行词,在杭州快速走红。 “以前,我也喜欢随手乱扔垃圾,因为觉得反正有环卫工打扫。现在,我懂得了低碳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小燕楠对记者说 。 潜移默化间,一支由大中小学生和市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低碳馆应运而生。他们用一个个细微之举,向市民和中外游客传递着杭州低碳环保的正能量。 “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低碳意识从小抓起,作为低碳科技馆运行的出发点,这是管长远管根本的百年大计!”杭州低碳科技馆馆长吉京杭说。 统计数据显示,开馆一年来,杭州低碳科技馆已迎客30万人,并逐渐成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第二课堂”。 低碳科技馆的亮点,还真不少!瞧,低碳的主题覆盖了整个展厅,就连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身体力行。上到馆长名片、手帕都是可再生的,下到物业清洁时一桶水可以拖一层楼。 当然,低碳并不是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改变生活模式。 杭州低碳科技馆开馆时给孩子们和市民发放三宝:手绢、便携餐具、扇子。东西不贵,就是想让市民养成少用一次性用品的习惯。 “有人说吃素不吃荤,就能减碳,其实素菜里也有碳水化合物;有人说,不坐飞机、不坐汽车,才是真正环保低碳,那影响工作效率带来的损失怎么算?”低碳专家说,低碳其实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不影响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尽量减碳,这才是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否则就过犹不及了。 “低碳的行为不用刻意演示和教条灌输,低碳环保就是要让大家在行为和理念上做些小小的改变。”低碳科技馆宣传部小周对我们说。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低碳科技馆秉承这一理念,动静结合,通过各种展教形式,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从小改变推动大改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低碳先行者。因为未来属于他们! 杭州标本的国家解读 低碳,是个很前沿的话题。 在杭州这样一个山水城市建低碳科技馆,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定位和起点一定要高,眼光要对接前沿科技。 早在中国科协在杭召开“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展示概念方案专家评审会时,与会两院院士和国内顶尖专家就形成共识:杭州建设低碳馆堪称“大手笔”,展示创意和概念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下转A2版) 一座城市的绿色梦想 (上接A1版) 杭州低碳科技馆必须是绿色建筑!专家们一针见血:既然是建低碳科技馆,如果建筑本身不低碳,那还不如不建! 而今,低碳科技馆周岁届满,沿着钱塘江南岸建筑蜿蜒曲折的天际线,回望这座造型别致的高科技建筑,它从国家建设部捧回的证书当之无愧: 十大节能技术全国首家公益型“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达标单位。 这顶“桂冠”的评审很严格,国家级专家把关,80多个评分细项,逐项打分,评审结果公示全国。 三星级,这是中国目前最高的绿色建筑星级! 整个科技馆采用了太阳能光电、雨水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建筑综合遮阳、人工湿地景观生态、峰谷电价与冰蓄冷等技术,使之成为具有示范标本意义的绿色建筑。 低碳科技馆展示的一份清单显示,自2012年7月18日开馆至2013年4月末,日均电费低于5500元,日均水费低于60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燕楠眨着大眼睛,有模有样地给低碳科技馆提了很多建议。比如少印纸质门票等,俨然成了一名低碳小专家! 事实上,小燕楠仅仅是杭州市民的一个典型。几年努力下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概念,在杭州市民心中由抽象变得立体。 |
![]() ![]() |